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猕猴桃年产值6000万的三招秘籍

2013-01-20

  陕西省宝鸡市的眉县是全国猕猴桃的重要产区,全县有27万亩猕猴桃。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当地的猕猴桃已经熟了,果农却迟迟不动手摘桃,反而每天关注一块牌子。大家在等一个人的收购价格。

  是什么样的人能左右当地猕猴桃的定价?记者近日了解后得知,这个人叫齐峰,稳坐眉县猕猴桃收购的第一把交椅。

  第一招

  猕猴桃要挑硬的收

  齐峰是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今年42岁。1997年,他在上海意外发现了猕猴桃的商机:家乡几毛钱1斤的猕猴桃在上海能卖到3块钱1斤,价格相差10倍。

  回到眉县以后,齐峰马上收了5万斤猕猴桃卖到了上海市场,一个月时间他就赚了八万多元。这让齐峰激动不已。他停掉了其他生意,准备改行做猕猴桃。

  然而由于周转不当,2007年,齐峰已经欠了九十多万贷款。就在他感觉翻身无望的时候,一件震动中国猕猴桃业的事情发生了。

  2007年,国内一家知名企业为了推出奥运饮品,在眉县高价大量收购猕猴桃。猕猴桃价格被炒得太高,许多眉县的同行都放弃了收货。而齐峰却开始四处借钱大量收购一种没人要的硬桃子。这种猕猴桃,因为太硬不好吃,一向销路不好。当时一般的猕猴桃都是3块一斤,而这种硬桃子价格只有1块,齐峰收了整整50万斤。

  “这个桃,它本身就耐储性好,肯定挣大钱。”2008年初,齐峰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市场上猕猴桃后期紧缺,价位直线上升,最后卖到7、8元钱。

  原来,春节前几乎别人的货就已经卖完了,没卖完的也都烂了,年后的生意,齐峰几乎成了独家。50万斤没人看好的硬桃子让齐峰一下赚了一百多万。

  第二招

  剩下的桃免费品尝

  2008年齐峰来到上海龙吴进口水果市场。进口猕猴桃的包装和价格震撼了他。

  “不是说猕猴桃没有潜力,而是我没有这么多品牌意识。”心情激动的齐峰想进入这个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进口水果市场。

  然而状况频发,第一车货不但没赚钱还赔了不少。原来由于购买习惯,上海人一时间不能接受国内种植的猕猴桃。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齐峰开始成倍地往上海发货。

  本来就卖不出去,还加倍发货,齐峰到底要干什么?

  原来,齐峰隔三差五地在水果店做免费品尝活动。“其他猕猴桃有酸,他这个就是很甜的。”许多市民品尝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同样是猕猴桃,为什么齐峰的就比别人的甜?

  “在超市做试销的时候,每天有许多客户,都在那边翻腾,到下午的时候有些果子就开始有点软,我们把这些果子全部切开让消费者品尝。”齐峰说,软桃子顾客不愿意买,再放下去就会烂掉,但这恰恰是猕猴桃最甜最好吃的时候。把软桃子免费拿给消费者品尝。这样既解决了猕猴桃烂掉的问题,又很好地宣传自己的猕猴桃。

  利用软桃子,齐峰打开了突破口,他的猕猴桃在上海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

  第三招

  给晚熟品种套口袋

  2009年,眉县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有人出高价给一种没人看好的猕猴桃套袋儿。

  村民张江水说:“这个猕猴桃的前景简直是一塌糊涂,一斤就是卖3、5毛钱。”

  “我给果农说,袋子白给,不问你要钱。你必须给我每个猕猴桃套袋,你套袋以后我一斤再给你加4、5毛钱。”齐峰说。

  没人要的猕猴桃齐峰还要套袋子,人们虽然想不通,但因为能多赚钱也还是照做了。可是到9月份,别的猕猴桃都收了,齐峰就是不收这套袋的猕猴桃。人们都开始担心起来。然而不管农户怎么闹,齐峰就是不动。

  终于撑到了10月10日,齐峰按约定价格收下了这些猕猴桃。而这批货一到市场就供不应求,收购价跟着涨了10几倍。

  原来这种猕猴桃叫“徐香”,是一种晚熟果,往年卖不上价,口感不好是因为果农们已经习惯有人给钱就卖,往往采收得太早,齐峰看出了其中的商机,想出了套袋这招。

  靠着这一招,当年他卖了200万斤“徐香”猕猴桃,大赚一笔。此后这种猕猴桃不仅没淘汰,还作为特色产品打进了广州。

  如今,齐峰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6000万,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