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877号(中)

2013-01-2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2

  品种名称:川麦104

  品种来源:川麦42/川农16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川麦42晚1天。幼苗半直立,苗叶较窄、弯曲,叶色深,冬季基部叶轻度黄尖,分蘖力较强,生长 势旺。株高平均84厘米,株型适中,抗倒性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粉质,均匀、饱满。2011年、201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5.7万穗、24.8万穗,穗粒数38.1粒、40.3粒,千粒重47.5克、44.5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近免疫,中感白粉 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6克/升、791克/升,蛋白质含量13.02%、12.06%,硬度指数52.2、44.1;面粉湿 面筋含量26.53%、25.90%,沉降值35.0毫升、29.8毫升,吸水率54.4%、50.8%,面团稳定时间5.8分钟、1.9分钟,最大拉伸 阻力515E.U、810E.U,延伸性168毫米、126毫米,拉伸面积114平方厘米、133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7.3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 10.8%;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0.1千克,比川麦42增产6.1%。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1.2千克, 比对照增产13.1%。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亩基本苗12~14万。2.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3

  品种名称:宁麦18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9312*3/扬93-111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晚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平均89厘米,株型略 松散,叶片略披。抗倒性中等偏低。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粉质,籽粒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 29.7万穗、32.7万穗,穗粒数43.0粒、42.7粒,千粒重35.3克、35.0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 纹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8克/升、780克/升,蛋白质含量12.4%、12.5%,硬度指数52.4、45.9;面粉湿面筋含量24.1%、 23.8%,沉降值22.2毫升、32.2毫升,吸水率53.9%、55.4%,面团稳定时间2.8分钟、1.3分钟,最大拉伸阻力230E.U、 348E.U,延伸性142毫米、143毫米,拉伸面积46.2平方厘米、65.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 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3.1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 6.5%;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2.7千克,比扬麦158增产9.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7.7千克, 比对照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高产田块12万左右,中等肥力田块15万左右。2.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河南信阳地区、浙江中北部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4

  品种名称:扬麦22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麦9号*3/97033-2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2天。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宽,叶色深绿,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好,成穗数较 多。株高平均82厘米。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籽粒较饱满。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0.4万穗、33.8万 穗,穗粒数38.5粒、39.8粒,千粒重38.6克、39.6克。抗病性鉴定:高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 容重778克/升、796克/升,蛋白质含量13.73%、13.70%,硬度指数52.7、56.8;面粉湿面筋含量24.6%、30.6%,沉降值 24.6毫升、34.0毫升,吸水率58.5%、54.9%,面团稳定时间1.4分钟、4.5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70E.U、395E.U,延展性 156毫米、151毫米,拉伸面积38.4平方厘米、81.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 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6.7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 5.1%;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68.9千克,比扬麦158增产4.3%。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9.9千克, 比对照增产11.2%。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6万左右。2.合理运筹肥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合使用氮、磷、钾肥。3.适时搞好化学除草,控制杂草滋生危害,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p#副标题#e#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5

  品种名称:苏麦188

  选育单位: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辐麦2号系选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晚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叶片上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平均81厘米, 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粗壮有蜡质。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粉质、饱满。2011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 数36.2万穗、34.4万穗,穗粒数37.7粒、38.1粒,千粒重42.1克、38.7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 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6克/升、774克/升,蛋白质含量12.60%、12.46%,硬度指数50.1、44.2;面粉湿面筋含量 26.1%、27.4%、沉降值28.0毫升、31.5毫升,吸水率53.3%、52.3%,面团稳定时间5.1分钟、5.9分钟,最大拉伸阻力 315E.U、458E.U,延展性162毫米、128毫米,拉伸面积73.2平方厘米、81.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2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 9.9%;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1.1千克,比扬麦158增产10.3%。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9.4千 克,比对照增产11.1%。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5万左右,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2.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6

  品种名称:周麦26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周麦24/周麦22

  特征特性:半 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苗势较壮,叶窄长卷、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 略偏低,亩成穗数适中。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偏慢,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高平均8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清秀,旗叶宽大上冲。茎 秆较粗,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穗层厚,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穗近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性好,饱满度较好,黑胚率偏高。叶功能期长, 耐热性好,灌浆速度快,熟相好。2010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8.2万穗、40.8万穗,穗粒数33粒、34.4粒,千粒重46.4克、 40.7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78克/升、788克/升,蛋白质含量 14.58%,14.85%,硬度指数60(2012年);面粉湿面筋含量31.2%、30.8%,沉降值34.0毫升、42.2毫升,吸水率 56.2%、52.5%,面团稳定时间3.8分钟、20.8分钟,最大拉伸阻力296E.U、644E.U,延伸性173毫米、148毫米,拉伸面积72 平方厘米、12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5千克, 比对照周麦18增产 6.0%;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3.9千克,比周麦18增产5.2%。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3千克,比 周麦18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5~22万。2.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7

  品种名称:平安8号

  选育单位: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麦2号/周麦13号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 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长势一般,叶宽短,叶浓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 低,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发育缓慢,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穗顶部虚尖重。株高平均78厘米,株型略松散,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 好,旗叶宽短上冲。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耐旱性中等,遇后期高温叶功能丧失快,有早衰现象。穗层厚,穗码较密,结实性好,对肥水敏感,肥力偏低的 试点成穗数少。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偏粉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较高。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3万穗、44.8万 穗,穗粒数34粒、32.9粒,千粒重43.8克、43.8克。抗病性鉴定: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 792克/升、801克/升,蛋白质含量12.86%、12.73%,硬度指数50.4(2011年);面粉湿面筋含量26.3%、26.7%,沉降值 21.0毫升、21.6毫升,吸水率50.4%、53.4%,面团稳定时间2.4分钟、2.7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83E.U、164E.U,延伸性 132毫米、132毫米,拉伸面积36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 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 4.8%;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9.1千克,比周麦18增产5.3%。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7千克,比 周麦18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2~20万。2.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8

  品种名称:金禾9123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石4185/92R137//石41855

  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 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晚0.5天。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宽长直挺、浓绿色,分蘖力中等,成 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发育快,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倒春寒冻害中等,虚尖,缺粒较重。株高平均83厘米,株型稍松散,干尖重,旗叶宽长上 冲,穗叶同层。穗层整齐,穗大、码较稀,结实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耐旱性中 等。后期有早衰现象,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8.6万穗、44.3万穗,穗粒数34.3粒、33.3粒,千粒重43.9 克、43.8克。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66克/升、782克/升,蛋白质含量 13.67%、13.26%,硬度指数63.8(2011年);面粉湿面筋含量33.2%、31.3%,沉降值24.0毫升、18.3毫升,吸水率 55.2%、56.0%,面团稳定时间1.9分钟、1.5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19E.U、92E.U,延伸性168毫米、136毫米,拉伸面积30平方 厘米、1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24.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 4.4%;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0.2千克,比周麦18增产3.2%。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6千克,比 周麦18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高水肥地15~18万、中水肥地18~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2.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3.高水肥地注意防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18号,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9

  品种名称:郑麦7698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郑麦9405/4B269//周麦16

  特征特性:半 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晚0.3天。幼苗半葡匐,苗势较壮,叶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 穗率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拨节迟,春生分蘖略多,两极分化快,抽穗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穗部虚尖、缺粒现象较明显。株高平均77厘米,茎秆弹性 一般,抗倒性中等。株型较紧凑,旗叶宽长上冲,蜡质重。穗层厚,穗多穗匀。后期根系活力较强,熟相较好,穗长方型,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度一般。2010 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8.0万穗、41.5万穗,穗粒数34.3粒、35.5粒,千粒重44.4克、43.6克。前中期对肥水较敏感,肥力 偏低的地块成穗数少。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0克/升、818克/升,蛋白质含量 14.79%、14.25%,籽粒硬度指数69.7(2011年),面粉湿面筋含量31.4%、30.4%,沉降值40.0毫升、33.1毫升,吸水率 61.1%、60.8%,面团稳定时间9.7分钟、7.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574E.U、362E.U,延伸性148毫米、133毫米,拉伸面积108 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平均亩 产513.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 3.0%;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1.4千克,比周麦18增产3.4%。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9.7千克,比 周麦18增产2.6%。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2~20万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0

  品种名称:中麦89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麦16/荔垦4号

  特征特性:半 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 等,亩成穗数较多,冬季抗寒性中等。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平均73厘米,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好,旗叶较 宽,上冲。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前中期对肥水较敏感,肥力偏低的试点成穗数少。穗层较整 齐,结实性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2011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成穗数45.2万穗、43.4万穗,穗 粒数29.8粒、29.7粒,千粒重47.1克、45.8克。抗病性鉴定: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4 克/升、814克/升,蛋白质含量14.27%、14.93%,硬度指数65.7、62.0。面粉湿面筋含量31.7%、33.8%,沉降值30.3毫 升、31.7毫升,吸水率60.5%、58.8%,面团稳定时间4.2分钟、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46E.U、195E.U,延伸性158毫米、165 毫米,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47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 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 5.1%;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6.2千克,比周麦18增产4.4%。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9千克,比 周麦18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2~18万。2.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耕地前施入深翻;入冬时浇好越冬水,返青至拔节期适当控水控肥。3.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1

  品种名称:漯麦18

  选育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4336/周麦16

  特征特性:弱 春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7天。幼苗半直立,长势较壮,叶片短宽,叶色浓绿,分蘖力 弱,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对倒春寒较敏感,虚尖、缺粒现象较重。株高平均75厘米,株型稍松散,旗叶宽短上冲,长相清 秀。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根系活力强,较耐高温干旱,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落黄好。穗层较整齐,穗较大。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 质,饱满度好,黑胚率偏高。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8万穗、44.9万穗,穗粒数32.1粒、32.9粒,千粒重46.9克、 43.4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高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98克/升、810克/升,蛋白质含量14.44%、 13.50%,硬度指数61.6(2011年);面粉湿面筋含量31.5%、29.2%,沉降值34.5毫升、28.9毫升,吸水率57.9%、 55.8%,面团稳定时间3.9分钟、4.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218E.U、229E.U,延伸性172毫米、142毫米,拉伸面积53平方厘米、47 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03.3千克,比对照偃展 4110增产 2.9%;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6.1%。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3.6千 克,比偃展4110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中下旬播种,亩基本苗18~24万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条叶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2

  品种名称:晋麦92号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优6148/晋麦33

  特征特性:弱 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相当。幼苗匍匐,生长健壮,叶宽,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成穗数较 多。两极分化较快。株高80~95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穗层整齐,穗较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0.8万穗、32.9万穗,穗粒数28.8粒、28.6粒,千粒重33.6克、 37.1克。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89克/升、802克/升, 蛋白质含量15.98%、15.19%,硬度指数66.9(2011年);面粉湿面筋含量35.8%、34.2%,沉降值61.0毫升、53.9毫升,吸 水率59.8%、58.4%,面团稳定时间11.8分钟、11.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548E.U、468E.U,延伸性175毫米、178毫米,拉伸面 积125平方厘米、112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 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3.8千克,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0.2%;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76.0千克,比晋麦47号减产2.1%。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1.7千克, 比晋麦47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8~24万。2.氮、磷、钾肥配合,施足底肥,底肥亩施尿素20~30千克或碳铵60~80千克、过磷酸钙75~10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3.扬花期进行三喷,防病治虫。4.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晋南、陕西宝鸡旱地和河南旱薄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3

  品种名称:沈太2号

  选育单位:周晓东

  品种来源:高代品系70149太空育种

  特征特性:春 性早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辽春17号早1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平均78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穗纺锤 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2万穗、41.7万穗,穗粒数34.0粒、31.9粒,千粒重39.7克、 37.1克。抗病性鉴定:中抗秆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5克/升、812克/升,蛋白质含量17.8%、18.5%,硬 度指数70.8、64.4;面粉湿面筋含量36.8%、37.9%,沉降值55.5、57.0,吸水率61.9%、62.9%,面团稳定时间4.0分钟、 6.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302E.U、262E.U,延伸性184毫米、212毫米,拉伸面积76平方厘米、7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8.5千克,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5.1%;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342.0千克,比辽春17号增产5.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0.5千克,比辽春17号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1.春播以顶凌播种为宜,适时早播,亩基本苗43万左右,施好种肥。2.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注意防治白粉病、黑穗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吉林、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下、天津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4

  品种名称:龙辐麦19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九三3u90/九三少)SP4/龙麦26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 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垦九10号早1天。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株高平均92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 粒,角质。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0万穗、37.7万穗,穗粒数32.3粒、26.9粒,千粒重35.5克、39.1克。抗倒性 好。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中抗秆锈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中感根腐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3克/升、818克/升,蛋白质含量13.78%、 16.14%,硬度指数63.9、67.1;面粉湿面筋含量29.0%、33.1%,沉降值38.0毫升、44.5毫升,吸水率61.7%、66.8%, 面团稳定时间2.4分钟、2.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48E.U、75E.U,延伸性20.8厘米、22.1厘米,拉伸面积42.6平方厘米、25.4平 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9.5千克,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10.0%;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320.8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9.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3.2千克,比垦九10号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行距15厘米,亩基本苗40~43万。2.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三叶期压青苗。3.及时防治病虫,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5

  品种名称:高原776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青春533/97-205//高原602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生育期90~135天。幼苗直立,苗色深绿。株高54~111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穗长方形,长 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熟相较好,口紧不落粒。每亩有效穗数7.8~33.9万穗,穗粒数21.3~59.1粒,千粒重33.3~55.4克。抗旱性 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干旱胁迫情况下,穗粒数变异大。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 合样:籽粒容重776克/升、744克/升,蛋白质含量14.00%、15.63%,硬度指数65.6、69.5;面粉湿面筋含量31.7%、 34.5%,沉降值42.8毫升、56毫升,吸水率69.5%、68.6%,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3.3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50E.U、 200E.U,延伸性208毫米、228毫米,拉伸面积43.3平方厘米、62.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2.7千克,比对照定西35号增产22.2%;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203.8千克,比对照西旱2号增产11.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1千克,比对照增产11.7%。

  栽培技术要点:1.3 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土壤解冻5~6厘米时抢墒早播,顶凌播种,播种深度 3~5厘米。亩播种量15~20千克,亩基本苗25~35万。2.播前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纯氮7.5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 3.注意防治病虫杂草,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青海互助、湟中等中东部及西北部灌区,甘肃会宁、榆中旱地,宁夏固原旱地、半干旱地、不饱灌地春麦区种植。#p#副标题#e#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6

  品种名称:新旱688

  选育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

  品种来源:90J210/Y-5

  特征特性:春 性品种,生育期90~136天。幼苗直立。株高46~117厘米,抗倒伏性较好。穗长方型,长芒,红壳,白粒,籽粒 角质、饱满。熟相好,口紧不易落粒。每亩有效穗数12.7~37.0万穗,穗粒数19.0~55.0粒,千粒重26.4~46.4克。抗旱鉴定,抗旱性3 级、中等。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黄矮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92克/升,蛋白质 含量17.70%、17.50%,硬度指数61.2、65.2,面粉湿面筋含量37.3%、37.1%,沉降值71.0毫升、71.5毫升,吸水率 62.4%、65.3%,面团稳定时间22.6分钟、11.9分钟,最大拉伸阻力512E.U、505E.U,延伸性218毫米、232毫米,拉伸面积 148.4平方厘米、157.2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2.1千克,比对照定西35号增产12.2%;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200.9千克,比对照西旱2号增产9.9%。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4千克,比对照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0℃时,顶凌播种,亩基本苗30~40万。2.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甘肃中部、青海中东部、宁夏西海固、新疆天山东部旱地、半干旱地春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1

  品种名称:龙作1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M-8×L237

  特征特性:东 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 型半紧凑,株高293厘米,穗位11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 型,百粒重38.6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感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9.75%,粗脂肪含量 4.56%,粗淀粉含量74.30%,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9.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4.2千克,比先玉335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3500~4000株。2.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白城市除外),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东部中熟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2

  品种名称:丹玉606号

  品种来源:丹1133×丹37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东 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317厘米,穗位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 型,百粒重37.1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玉米螟,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9.05%,粗脂肪含量 4.30%,粗淀粉含量72.9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4.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9%。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5.8千克,比先玉335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播种。亩密度3500~3800株。2.注意防治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通化市,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东部中熟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3

  品种名称:京农科728

  选育单位: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京MC01×京2416

  特征特性:京 津唐夏播区出苗至成熟98天,与对照京玉7号相当,比京单2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 淡紫色,颖壳淡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94.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 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1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玉米螟。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 9.03%,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3.33%,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京津唐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5.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8%。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0.4千克,比对照京单28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4000~4500株。2.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廊坊、沧州及保定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4

  品种名称:奥玉3801

  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OSL272×J24

  特征特性:京 津唐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京玉7晚2天,与京单28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 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3.5厘米,穗位106.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 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5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玉米螟。籽粒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 量8.63%,粗脂肪含量4.05%,粗淀粉含量73.8%,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京津唐夏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3.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5千克,比对照京单28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15~25日播种,亩密度4000~4500株。2.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5

  品种名称:蠡玉86

  选育单位: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5895×L5012

  特征特性:东 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同,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株型较紧凑,株高 283厘米,穗位122厘米,全株叶片数19片。雄穗一级分枝9个左右,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 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4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感弯孢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 8.28%,粗脂肪含量4.29%,粗淀粉含量76.34%,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64.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5.9%。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5.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密度4000~4500株。2.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穗腐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唐山除外),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中晚熟区(晋东南除外),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6

  品种名称:泽玉709

  选育单位:长春市宏泽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634150×TM

  特征特性:东 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 色,花药黄色,颖壳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10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红 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1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感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28克/升,粗蛋白含量9.94%,粗脂 肪含量4.70%,粗淀粉含量72.60%,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1.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3%。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密度4000株左右。2.注意防治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唐山除外),内蒙古赤峰、通辽,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7

  品种名称:农华032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P402×良玉S121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东 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 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13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8行,穗 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 8.73%,粗脂肪含量4.90%,粗淀粉含量74.56%,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4.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3500株左右;适当控制密度,预防空秆发生。2.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8

  品种名称:良玉99号

  选育单位: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03×M5972

  特征特性:东 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品种晚1天,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浅紫 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106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粉色,果穗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8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7克。接种鉴定,抗弯孢叶斑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容重760克/升,粗 蛋白含量9.75%,粗脂肪含量4.77%,粗淀粉含量73.36%,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0.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1%。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2.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吉林长春、四平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9

  品种名称:美豫5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58×HC7

  特征特性:东 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99天,均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 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5~278厘米,穗位107~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 16.1~18.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9.6~35.6克。黄淮海夏玉米区平均倒伏倒折6.0%。东华北春 玉米区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弯孢叶斑病和茎腐病;黄淮海夏玉米区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茎腐病和弯孢叶斑病,感玉米螟。籽粒容重 726~746克/升,粗蛋白含量8.81%~8.92%,粗脂肪含量3.71%~4.78%,粗淀粉含量73.90%~74.08%,赖氨酸含量 0.26%~0.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 产757.8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5%;2011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2.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10~2011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6.1千克, 比对照品种增产4.7%;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春玉米区4月下旬播种,亩密度4000株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5月25日至6月15日播种,亩密度4000~4500株,可宽窄行种植。2.夏播区注意防倒伏。3.注意防治茎腐病和弯孢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

  品种名称:伟科702

  选育单位: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K858×WK798-2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河南省、2012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东 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天,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31天,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0天,均比对 照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株高252~272厘米,穗位107~125厘米, 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19.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4~39.8 克。东华北春玉米区接种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西北春玉米区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和 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黄淮海夏玉米区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南方锈病,感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33~770克/升,粗蛋 白含量9.14%~9.64%,粗脂肪含量3.38%~4.71%,粗淀粉含量72.01%~74.43%,赖氨酸含量0.28%~0.30%。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0.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2%;2011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3%。2010~2011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7.9千 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0~2011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 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密度4000株左右,一般不超过4500株。2.黄淮海夏玉米区注意防治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叶斑病,西北春玉米区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晚熟区、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天津市春播种植;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种植;甘肃、宁夏、新疆、陕西榆林、内蒙古西部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1

  品种名称:五谷704

  选育单位: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6320×WG5603

  特征特性:西 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 色。株型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 马齿型,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9.05%,粗 脂肪含量4.25%,粗淀粉含量73.89%,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61.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68.7千克,比郑单95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5000~6000株。2.注意防治矮花叶病、玉米螟和红蜘蛛。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甘肃、宁夏、新疆、陕西榆林、内蒙古西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2

  品种名称:同玉11

  选育单位:四川省云川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17×S52

  特征特性:西 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7天,比对照渝单8号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 厘米,穗位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浅绿色,颖壳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 齿型,百粒重33.6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10克/升,粗蛋白含量9.96%,粗脂肪含量 4.11%,粗淀粉含量72.13%,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4.0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6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亩密度3200~3500株。2.注意防治穗腐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和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坦丘陵低山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3

  品种名称:帮豪玉108

  选育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8865×281H

  特征特性:西 南地区春播出苗至成熟平均119天,与对照渝单8号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 292厘米,穗位10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 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47克/升,粗蛋白含量 10.70%,粗脂肪含量4.02%,粗淀粉含量71.12%,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9.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1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9.4%。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亩密度3500株左右。2.注意防治纹枯病、小斑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长沙市除外)、广西(南宁市除外)和陕西汉中市平坝丘陵低山区春播种植。#p#副标题#e#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4

  品种名称:苏玉36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苏95-1×JS06766

  特征特性:东 南区出苗至成熟104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当。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 209厘米,穗位8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8.2 克。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感茎腐病、玉米螟。籽粒容重695克/升,粗蛋白含量10.68%,粗脂肪含量3.03%,粗淀粉含量 70.77%、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61.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3.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1千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0%。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底至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4500株左右。2.注意防治茎腐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中南部、江西、福建及广东省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5

  品种名称:鲁单9088

  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lx088×lx03-2

  特征特性:东 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05天,比对照农大108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红色,颖壳浅紫色。 株型紧凑,株高224厘米,穗位7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 型,百粒重35.6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大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高感玉米螟。籽粒容重712克/升,粗蛋白含量11.76%,粗脂肪含量 3.13%,粗淀粉含量69.0%,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52.3千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千克,比农大108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底至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3500~4000株。2.注意防治灰飞虱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6

  品种名称:山农糯168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SN375×SN373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东 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鲜穗采摘97天,比对照垦粘1号晚10天,需有效积温22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 色,叶缘绿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131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20.8厘 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半马齿型,百粒重(鲜籽粒)28.5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和玉米螟。支链淀粉占 总淀粉含量的98.26%,达到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65.2千克,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15日至6月15日播种,亩密度3500株左右。2.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3.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中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晋东南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及新疆中部鲜食糯玉米区春播种植。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