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江苏太湖莼菜棚里栽 品质上乘人人爱

2013-03-30

  陆地蔬菜采用设施栽培并不鲜见,然而长在太湖里的太湖莼菜也能用“设施”实现人工控温。这一全国首创的举措在太湖莼菜主产区东山试验成功。昨天,记者从基地获悉,今年的太湖莼菜上市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5天,目前3分“试验田”内每天采摘上市量约为20斤左右。“品质口感均属上乘,很受市场欢迎。”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太湖莼菜是苏州地区特有的水生蔬菜品种,享有“水中碧螺春”美誉,是苏州“水八仙”之一,也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年国务院批准列入)。东山镇是太湖莼菜的主产区,上世纪90年代栽培面积3000多亩。近年来,由于太湖蟹养殖效益高、劳动强度低,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了太湖莼菜的种植,目前全镇栽培面积已不足千亩,并且有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东山镇建立了太湖莼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并与扬州大学合作,开展了太湖莼菜设施栽培方面的试验。基地总面积达500亩,采用大区域水面生态种植模式,是目前国内单片面积最大的莼菜种植基地。

  昨天,在东山新潦村龙头山,记者见到了该片区域——地处东太湖浅水区,常年有缓流水流动,周围无三废污染,是种植太湖莼菜的天然宝地。记者见到,作为莼菜种植老区,裸露在湖面上的莼菜大多毫无动静——还看不到一丝“冒芽”的迹象。然而撑着小船,再换成木桶慢悠悠晃到湖面上的三分“试验田”内,这里的莼菜已经“枝叶”十分茂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试验区内的温度比室外高出9度,早期整体温度的提高能有效增加莼菜生长的有效积温,促进莼菜提早萌发。“以往太湖莼菜正式采摘需要等到4月5日前后,今年的莼菜最早上市时间提前到了3月19日,比常规栽培莼菜采摘期提前15天左右。”根据测算,太湖莼菜提前上市虽然只有短短15天,但是其产生的效益却十分可观:按照提早15天采摘,每天可采摘莼菜20斤,每斤收购单价按最低15元计算,通过设施栽培,每亩大棚每年可新增效益1.35万元,5年亩增收益6.75万元,去掉设施投入成本,每年每亩净增1万元。

  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告诉记者,太湖莼菜清香爽口,润滑不腻,鲜味独特,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在国内、国外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声誉,需求量与日俱增,大部分鲜莼菜被销往产地周边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城镇市场,另一部分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品显现供不应求的趋势。莼菜种植辛苦、收益不高一直是这个传统特色产品无法壮大的瓶颈。而设施栽培试验的成功则可大大提升这一产品的效益,成为破解栽培面积下降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