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重庆永川:“菌菜”循环栽种 土地效益倍增

2013-05-11

  5月2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重庆蕊福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蔬菜大棚里,嫩绿的蔬菜鲜翠欲滴,青红相间的番茄晶莹剔透;食用菌大棚里,双孢菇和灰色平菇长势喜人。正在地里忙着采摘番茄的七八个大妈告诉笔者,用食用菌的废料作为有机肥用于蔬菜生产,不仅蔬菜叶儿鲜嫩,果实圆润,口感和卖相都很好。近段时间番茄陆续成熟,天天都有商贩前来抢购,简直供不应求。

  看着这样的丰收景象,站在一旁的重庆蕊福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业主沈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欣喜地说:这样的态势,完全是得益于“菌-菜”生态循环栽种模式。

  今年43岁的沈勇曾是一名医院后勤人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成都一朋友处见识了“菌-菜”、“菌-稻”种植模式,就萌生了从事农业的想法。

  1999年,沈勇毅然在仙龙镇太平桥村倒包了30多亩土地从事“菌-菜”循环种植。没想到,头一年,净赚30多万元。2001年至2012年,沈勇在仙龙倒包土地达到350亩,成为当地村里最有学问的“农民”。带着在仙龙镇积累的13年“菌-菜”种植模式经验,去年9月,沈勇信心满满地来到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倒包土地465亩。

  “食用菌生产主要是炭和氮,这些废料含氮量非常高。比如说,稻草含氮46%,麦秆含氮52%,油菜秆含氮43%。一亩地水稻可以产700斤稻草,按照2角一斤收购价算,一亩稻草就有140多元的收入。油菜秆和麦秆的产量则更高,一亩产量近1000斤。”沈勇告诉记者,以前,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在收割完菜籽后,一部分人会把这些油菜秆当做废弃物扔在地里任其腐烂,另一部分或者是把它当成柴火烧。如今,在蕊福农食用菌公司,这些原本不起眼的油菜、葫豆、玉米、水稻等秸秆不仅是他眼中的“宝贝”,也成为农民的“宝贝”。

  沈勇说,秸杆通过巴氏腐熟法腐熟加工后,就是食用菌上佳的培养料。生产过食用菌的各种菌渣废料又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蔬菜生产(食用菌菌渣作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团泥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微量元素和有机质肥)。这样的循环栽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让土地变成了“金土地”(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效益)。

  看着地里红得容光诱人、青得鲜翠欲滴的番茄,沈勇高兴地说,截至目前,他在仙龙和五间倒包的800余亩土地,全部采用“菌-菜”种植模式。仅番茄平均亩产就达6000斤以上,茄子亩产12000斤以上,莴笋亩产7000斤以上,比常规种植增产三四百斤。同时,常规种植一亩地尿素要花300元、复合肥要花150元、过磷酸钙要用35元。现如今采用“菌-菜”模式,基地全部用食用菌菌渣做底肥,每亩可节省开支400至500元。仅五间465亩地,一年肥料钱就可节约20多万元。再加之用菌渣做底料,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售价自然比普通番茄高出三分之一。

  沈勇说,在仙龙和五间两个基地,每年9月菌种下种,次年4月采摘完毕;5月播种蔬菜,8月中旬蔬菜罢市。这样年复一年的循环种植,一亩相同的土地,在沈勇的土地上,他一年就比普通农民多收入近10万。

  如今,“菌-菜”种植模式给沈勇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的目光。为了让村民真正了解“菌-菜”种植方法,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沈勇还让附近的村民前来基地打工,一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菌-菜”种植技术。

  对于“菌-菜”生态种植模式发展前景,沈勇又有了新的打算:下一步,基地将以食用菌为基础形成多条循环生产链。在基地的山坡上以桑枝菌、黑木耳为主。桑树成林后,用桑枝种植黑木耳,产生的菌渣除改善土质外,还可以改变桑枝的茂密度。林下养殖的鸡粪可转到田间作所有农作物的有机质肥,让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土地”。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