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红庆河镇:蔬菜产业搭起农民增收“绿色银行”(图)

2013-07-03

  红庆河镇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抓手,按照提升传统菜、发展大棚菜、做优精品菜的发展思路,支持、鼓励农民从事蔬菜生产,上设施、增效益,打造竞争优势,菜农的“腰包”越来越“鼓”,蔬菜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

  近日,记者来到红庆河镇博业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平整宽敞的通村公路旁,挺立着一排排无公害蔬菜大棚,大棚内鲜绿滴翠的芹菜、香菜、生菜、油麦菜、黄瓜等……无不透着生机,长势也十分喜人。

  “我和老伴儿种了八个大棚的蔬菜,光去年一年我就净赚了7万多元,今年的形势肯定会更好。”正在大棚内料理黄瓜的村民张文明乐呵呵地说。

  张文明是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村民,在博业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入使用时,张文明和老伴儿就在园区承包了8个蔬菜大棚,到现在已经有4个年头了。张文明告诉记者:“从蔬菜的种植、生产、销售以及日常管理都有技术员全程指导,不用我们操心。” 张文明还说:“只要能吃苦,收入肯定不错,家里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从前好多了。”

  针对农民“单打独斗”的销售问题,红庆河镇通过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农民跑市场、拓销路。

  随后,记者跟随张文明来到博业蔬菜包装车间,种植户们正将刚采摘好的蔬菜一包一包的搬到车间,然后由工作人员进行称斤、装袋、装箱包装,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东胜的柴家梁和阿镇旧烟草公司附近都有固定的销售点,除此之外,其他的蔬菜批发市场也在这里订购蔬菜,每天大约能卖掉1万多斤的新鲜蔬菜,销售不成问题。

  据了解,目前纳林希里村共有30多户农牧民在博业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包了大棚,和张文明一样,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红庆河镇以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城郊经济为重点,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先后引进博业、建宁等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万亩,设施农业3000亩。截至2012年底,两大园区累计生产各类果蔬1200多万斤,实现产值1800多万元,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同时,园区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多人,人均增收1万多元,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发展。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