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梨子换房子 农民摇身变“梨老板”

农夫2015-05-14

  近两年山西隰县大力推广“玉露香”梨品种让众多山区农民变成“梨老板”。富起来的梨农纷纷进城买房安居与该县大力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得益彰走出一条以产业为支撑、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道路。

  十余年磨一剑好品种做成大产业

  隰县自古有种梨传统也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梨果优势产业区。然而长期以来该县农民大多种着普通酥梨品质高但价格不高。早些年虽推广过其他品种也多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梨产业不温不火梨农收入普遍不高。

  寻找新品种提高梨农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成为摆在隰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2010年“玉露香”这个当时在全县种植面积不足2000亩的“小品种”引起决策者注意。

  “玉露香”出身名门母本是新疆库尔勒香梨父本是河北雪花梨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74年培育而成1984年落户隰县。

  “玉露香”皮薄个大汁多糖高肉细核小产量丰是将品种优势与隰县地理优势结合最好的一个品种。“然而这么好的梨却长期不被认可无法大面积推广。”隰县科技局退休职工李元生说。

  2010年在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后隰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玉露香”。随后几年中隰县大力改造老梨园、栽植新梨树引水上旱垣铺路到地头组织专家入农户。目前果农种植“玉露香”积极性高涨全县种植面积增至15.5万亩占梨树总面积的3/4以上。

  “玉露香”成了摇钱树梨农变身梨老板

  谷雨前后隰县数万亩梨园雪白一片。梨花掩映下梨农闫世海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唱起自编的小调:“‘玉露香’是咱农户的聚宝盆‘玉露香’就是咱农户的大财神。”

  闫世海是隰县最早大面积种植“玉露香”的梨农。“去年普通酥梨1斤只卖1块3玉露香最高能卖到8块。自家25亩地一年收入40万没问题。”他说。

  凭借种“玉露香”闫世海一家在县城买了3套房还买了两辆汽车。他所在的习礼村100户人过去是隰县最穷的村。这些年村民们把一半的耕地都种了“玉露香”去年一年就买回18辆小汽车。

  隰县果业局局长王淳峰说“玉露香”品质好价格高而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还成功出口到美国高端市场。在一些主产区果农“玉露香”亩均收入达到1.5万元至2万元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隰县县委、县政府2012年提出“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战略。按照总体规划2020年全县“玉露香”挂果面积20万亩每亩按最低产量4000斤计算总产量可达8亿斤。

  “住在城里回村上班”正成新时尚

  38岁的隰县午城镇下阳德村村民张小平原来在外地做贩卖水果的小生意一年收入仅三四万元。后来回村种12亩梨树前几年全部嫁接成“玉露香”每年毛收入达到30多万元并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子。

  一些村民和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有了“玉露香”梨产业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开始返乡而且买房在县城里居住。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还专门针对梨农开展“梨子换房子”的业务直接用“玉露香”抵房款。

  “种梨致富的农民成了县城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一族。”隰县总商会会长张世平说最近3年隰县县城新增高层住宅达60多幢共计110余万平方米目前只剩30万平方米左右没有售完。买房一族中八成是农民。

  大多梨农闲时住在城里农忙时则开车回村打理果树。“‘住在城里回村上班’正成为一种新时尚就连农村娶媳妇也要求‘五亩玉露香城里一套房’。”张世平说。

  农民进了城公共设施和服务已先行。过去的隰县县城狭小落后。如今走在隰县县城内放眼处高楼林立10余条街道纵横有致穿城而过的紫川河得到有效治理沿河两岸布局着文体中心、游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隰县住建局局长董新友说经过几年大规模建设该县县城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新建或改造11条街、9座桥、13个公园广场。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84%、供水普及率99%、集中供热普及率66%。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

  隰县县委书记王天郎说:“推进城镇化既不能把农民往大城市赶也不能让其光上楼不就业缺服务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以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为两轮驱动在县域范围内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才是长久之计。”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