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赣南老区精准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滴细灌"

2015-05-18

  从“大水漫灌”到“精滴细灌”

  ——赣南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探析

  本报记者陈涛

  春节过后,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北亭畲族村的黄士荣就来到自家扶贫承包的小鱼塘边,把水管阀门一个一个地打开,看着从山上引流的山泉水潺潺流入,把去年年底捕鱼后干涸的鱼塘灌得满满当当的,“相信今年能挣两万元以上,就可以摘掉我家的贫困帽了。”

  和黄士荣的小鱼塘一样,赣南这片3.9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和215.46万贫困人口也在蓄积着新的力量。

  近年来,赣州市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念好“精准”二字诀,为全国革命老区的扶贫攻坚战扎扎实实地打造出精准扶贫的“赣南样本”。2011年至2014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共减少110多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6个百分点,让赣南这片原中央苏区的贫困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精准识别,变“面上掌握”为“逐户摸准”

  作为原中央苏区之一,赣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交通不通畅、自然禀赋差的地理环境又让它长期处于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决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中央领导多次就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场国家层面的扶贫攻坚战在老区正式拉开了序幕。

  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2012年4月,4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赣州进行调研和“把脉”。之后,“精准扶贫”模式在老区的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应运而生。

  扶贫要做到精准,首先是对贫困状况和致贫症结的识别要精准,才能知道“扶持谁”。为此,赣州改变以往“摊大饼”、“撒大网”的做法,结合全市9.3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的“三送”工作,通过“领导联系乡、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的方式逐户调查摸底,对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摸排,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把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地筛查出来。同时,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逐户逐村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在县、乡、村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准确。

  掌握了“扶持谁”,还必须了解致贫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为此,“三送”干部深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点对点把脉问诊,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梳理总结出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等12种致贫情形。在此基础上,与贫困群众一起商定个性化、可操作的脱贫措施,确保心中有数,工作对路。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