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山东高密东北乡“乡村连片治理”调查

2015-09-08

  村里有大树文化在民间

  ——来自山东高密东北乡“乡村连片治理”的调查

  本报记者张凤云

  “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1976年,莫言爬上装运新兵的卡车,在那些与他同车的小伙子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他连头也没回。

  之后的30多年里,东北乡的农民与全国农民一样,经历了包产到户、农村市场开放、劳动力进城等等,早已远离了忍饥挨饿的日子,如今大都住上了瓦房,很多人家甚至买上了汽车。乡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年初,一场乡村连片治理又把这里农民的生活往前推了一把,村庄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把路劈两半儿,也得把老树留下来”

  “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了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农历六月十三,东北乡大大小小的村庄里还在播放《红高粱》的片尾曲,散落在房前屋后的枣树上却已挂满青青的枣子了。在莫言的老家——平安庄的大街上,一辆工程监理车停在路边。每一条还未硬化的胡同里,几乎都能看到村民拿着铁锹在平整路基。

  正在现场调度施工的高密市财政局副书记张尔志告诉记者,这是东北乡文化发展区乡村连片治理工程的一项内容,在清理完农村“三大堆”的前提下,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除此之外还包括村庄的绿化、亮化、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再提升。文化墙、湾塘治理、供排水管网,以及村民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配套等也在其中。

  “总投资2800万元,涉及平安庄及周围的大栏村等8个村庄,受益人口将达6000多人。”张尔志告诉记者,除了与通街通路相结合、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文化名村规划相结合,这次整治在开始规划时,就摒弃了整齐划一的思维逻辑,而是在尊重乡村原貌的前提下谋划发展路径的。

  “目的是让农民过上城里人那样便利的生活,但农村城市化是大忌。”东北乡“乡村连片治理”指挥部负责人、管委会副主任张秀华对记者说,“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村里有大树,村外有农田。要留得住乡愁。”

  留住乡愁不是留住草垛,不是留住粪堆,但是要留住老树。“我小时候在这棵树上吃过槐花,在那棵树上编过草帽,十年后回来一看,这棵树还在。

  所以修路的时候,一棵老枣树栽胡同里了,把这条路一劈两半儿,也要给树让出道儿来。还要留住老村落,老桥、老湾塘……这些都是乡村的记忆。”张秀华说。

  村庄服务设施的配套,也是在遵循乡村自然机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后屯村村后的一片小树林里,记者看到刚刚清理出来的地皮还没有干透,几十棵老梧桐、洋槐树随意地伸向天空,远远地盖过农房,洒下一片阴凉。

  “这都是一百年前的树林子,自然形成的这么一个地方。以前老百姓用来垛草,扔垃圾。现在我们都清理出来了,光剩下大树了。下一步铺上砖,安点健身器材,摆上石桌石凳,作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的一个地方。”张秀华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