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2015-10-21
贾也: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 贾也 - 码字发条——贾也的博客

导语:目标——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2015年的10月16日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国际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政府到2020年的减贫目标: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农民历来重点贫困人群,中国农民的贫困源于“制度性歧视”,要让农民脱贫就必须脱去一系列“歧视性制度”。

一、制度性歧视的贫困

今年10月17日是第2个中国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有两个新闻值得我们关注:一则是说国内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但粮价出现断崖式下 跌,比如玉米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正可谓“丰也愁、欠也愁,稻花香里愁丰年”;另一则是说中俄拟签署有关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粮食 方式定书,就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小麦、玉米、大米、大豆、油菜进行协调,并且还有计划进口牛肉和猪肉,说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二则新闻, 联系一起,大概可以感知农民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贫困人口总数到底有多少,因为贫困标准五花八门,多则说2个多亿,少则说4千多万,众说纷纭,一直没个定谱,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贫困人 口绝大多数是农民。而农民的贫困却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再怎么勤劳,无论你在农村种地也好,还是你跑进城打工也好,都已经很难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

什么贫困最可怕?主要是弱势群体利益严重受损,在根本上源于他们受到政策性歧视,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其贫困也必然是一种制度性的。而在“制度性贫困”之 下,不仅是你努力之后仍贫困,而且整个国家都会深陷“路径依赖”,让你永远承担贫困的命运。这个“路径依赖”,就是依赖让农民这个群体承担被污辱、被损害 的社会角色,每次政策出台谁弱谁先吃刀,可谓“蛋糕分不到,吃刀没落下”,也就是说,“歧视性政策”若得以长期执行,那就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总由被歧视 的社会人群来填充。

虽然我们的政权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农民,但是政策制定却给农民一个最歧视身份。1949年以后逐步形成的城乡二元的户籍政策是歧视性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违 反宪法平等原则,这是几亿农民贫困的制度性因素。目前户籍制度虽然已在改革,但是城乡二元的格局根本没有打破,农民依然遭受政策性歧视,接受着“同国不同 命”的现实。

在城乡二元的思维之下,农民一直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是因为其在追求利益背后的权利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与国家的体制制度和经济运行系统息息相关,造成农民不仅博弈能力低下和正当权益缺失。而二者又具有互补性,使得这一弱势群体陷于“制度性贫困”的陷阱中。正因为如此,农民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高,才导致农民 “丰也愁、欠也愁”的局面,而且只能默默承受。

中国的革命依靠了农民,中国的改革也是依靠了农民,都从农村开始的。然而,这场农村改革,推出的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不过是从公社化的计划经济返 回到家庭式的小农经济罢了,并非证明这就是农村改革的方向,或者说农村改革已经成功了,如果说是成功了,那就是天大的笑话。试问3亿农民工为了生活,他们 背井离乡,别妻离子,难道这是成功吗?中国农民,说白了,只不过现代农奴罢了。

二、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农民想改变贫困的命运,出路似乎只有两个:一是通过打工,用体力来改变;二是通过读书,用智力来改变。问题是,在未来几年里,这两个通道会越来越逼仄。

现在,农民靠种地已然活不下去了,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现实。比如说西部土地贫瘠的地方,根本不可能高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甚至还要倒挂;而东部土地肥 沃的地方,特别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农民索性弃耕抛耕,就像笔者所在的杭嘉湖平原,已有不少农民将耕地要么抛荒,要么种树,只管种口粮田了。政府虽然已经看 到了这种情况,但气定神闲,反正国家有钱,买买买,就大量地向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产粮大国进口粮食,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比较省事: 一来省去向农民收购环节,二来省去粮食存贮成本。所以呢,粮食政策的决策者们在心理上更是不把本国农业和农民更不当作一回事了,他们甚至觉得提高本国的农 业现代化,还不如跑到俄罗斯去承包土地来得省事。

农民要活下去,必须寻找自己的出路。为了生存,农民们只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于是,就有了3亿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到处游走,寻找工作。在未来几年里,农民的 生存问题会越来越恶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就极度萎缩,也就是说,农民进城能够得到工作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了,当他们被城市拒绝之后,回到农村种地,发现种地的收入比原来更少了,城市欲进无门,农村求生不得,如此惨状,怎么应对?

农民除了进城打工之外,就是竭其所有,培养子女成为大学生,让自己的孩子们告别农民的身份。然而,更令人感到有些悲哀的是,据社科院报告显示:农村家庭毕 业生失业率达30.5%。因为教育返贫已成为农村普遍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将农民家中有无大学生作为贫困户标准。在民风淳朴的农村,“耕读传家”依然是古 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仍是他们的梦想。殊不知,现在已进入了“拼爹”时代,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

农民确实是没有出路,国家制度已经限定在那里,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无法突破制度的硬壳;农民作为一个被歧视的个体,通过出卖体力和智力,都已无法改变命运。

但是,当所有出路被一一关闭时,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不在沉默中灭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所以,如果没有脱去这一系列“歧视性制度”,实现让民从能够通过劳动创造生活,那么无疑会中国社会拉入到极具危险的境地。

结语

当一个社会,制度性贫困尽可能降低,因此穷人不会失去自尊,而只会获得更多的关爱和保护;阻碍个人奋斗的权力藩篱被拆除,获得财富的手段,是通过劳动创造而非权力垄断。等到了这个时候,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才会牢牢扎根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