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种下猕猴桃 迎来新儿媳

2024-05-18

袁代弟查看猕猴桃长势

袁代弟查看猕猴桃长势

  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她,顶起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家

   综合报道:“我种的红心猕猴桃,今年最高卖到了9元一斤!总销量在8000斤以上,要是商户问晚了,还没有货呢。”8月31日,蒲江县复兴乡庙峰村猕猴桃种植户袁代弟告诉记者。今年她种植的10余亩猕猴桃供不应求,目前“红阳”猕猴桃已经全部销售出去了,剩下1亩左右的“金艳”要晚熟一些,也已经跟客商签下了订单。

  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袁代弟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后来丈夫离世,柔弱的她一个人顶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通过创业种植10.5亩猕猴桃,她的家庭迎来了转机。

  贫寒之家差点让她失去生活信心

  袁代弟出生于1964年,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受后遗症的影响,除了左手正常外,两腿和右手都软弱无力,走路要靠拐杖。

  “以前我们家主要靠种水稻和老公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那时候,一家3口只有1个劳力,很恼火,农忙时全靠我的兄弟姐妹帮助,老公为了挣钱什么活都做,甚至到山上捡油茶果去卖。我虽然活动能力有限,在家也喂点鸡、鹅、猪,有时候为了做家务,一不小心就栽倒在地。”袁代弟说。

  在同村亲戚严德荣的眼中,这个三口之家是个勤俭节约的家庭。袁代弟平时拄着拐棍,外出时走几步都累,但是平时在家基本不需要人照顾,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直在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

  五六年前,袁代弟的丈夫突患严重疾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留下她和独子相依为命。

  转眼儿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实在没有办法,心急的袁代弟想到了通过“相亲”这种方式解决。

  “之前儿媳是别人介绍来的,我们借钱给她添置‘三金’(金项链、金首饰、金耳环),不想后来女方嫌我们家里穷,在这里待了不到一年就跑了。”袁代弟说,她曾因为家庭负担重,一度心灰意冷。

  种猕猴桃获得成功她最感激谁?

  近年来,复兴乡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提升猕猴桃产业,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增收契机。有的农户流转土地,不用下地干活,在家就能收入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袁代弟看到家乡的变化,再也坐不住,决定种植猕猴桃,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创”出一片天地。技术不会,就去参加乡残联组织的技术培训,在家闲着时就翻看培训班上发的教材,了解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施肥。

  平日里,袁代弟的儿子也在地里帮忙,家里缺少人工,她自己上马,用一个手操作套袋、修枝等技术。农忙时她也请亲戚朋友帮助打理一下猕猴桃。

  如今,袁代弟不仅学会了猕猴桃的全部种植技术,在收果子的时候,还聘请专业的采摘队来帮忙打下手,她可以做“甩手掌柜”了。

  “采摘完了,下一步就是施冬肥、修枝。刚开始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疏果,果子结出来时舍不得丢掉,结果次品果很多。后来通过培训知道了谢花以后要疏果,给猕猴桃套袋时一定要戴手套,不然容易刮花果皮……”袁代弟说。

  如今,通过种植猕猴桃,袁代弟今年的收入将达到6万元,其中“红阳”猕猴桃已经售卖了5万多元,1亩金艳大约产出2000斤,按照6.6元/公斤的订单价格,产值6000多元。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如今,通过复兴乡实施的“拆院并院”项目,袁代弟一家人不仅住进了宽敞的新居,而且今年8月底,儿子再次娶了媳妇,袁代弟为儿子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

  “最感激党的政策,残联的帮助,还有同村的亲戚朋友,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袁代弟说。

  之前,袁代弟一家人吃低保,如今通过发展猕猴桃产业致富了,袁代弟主动要求放弃低保。她除了每月领取残疾人专项补贴外,还购买了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每个月能够领取近700元的补助,解决了后顾之忧。

  画外音

  蒲江县复兴乡残联专干马茂军说,全乡像袁代弟这样种植猕猴桃上了规模的残疾农户,一共有30多户,其中有 3户都是大户,比如九曲村的肢体三级残疾人王桂英,种植面积超过15亩。

  马茂军介绍,为了应对猕猴桃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乡上还计划今后成立一个残疾人种植猕猴桃专合社,统一对接、统一营销,甚至可以组织全乡残疾人发展电子商务。届时,残联将为全乡900多位残疾人农户搞好培训和指导,多培养出类似袁代弟这样的优秀创业者。(本报记者 刘佳)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