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泗水扶贫新故事

尤明文 吕兵兵 董文龙2017-05-25

“生态+”叫响旅游牌“栽梧桐”引来金凤凰塑形象带来“精气神”

泗水扶贫新故事

  去年11月,本报曾以《“三实”脱贫泗水滨》为题,报道了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农业大县山东省泗水县在构建体制机制、实现永续脱贫上“出实策、下实功、见实效”的实践。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泗水在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又有哪些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发生了哪些新故事?

  新故事一:旅游示范村带富贫困户

  放大“生态+”优势,将贫困山村打造为“山环水绕、瓜果飘香”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盘活宅基地、承包地,托管种植和帮助就业等渠道带富贫困户

  5月13日中午,恰逢周末,来圣水峪镇南仲都村欣赏山水风光、体验乡村风情并采摘油桃、樱桃的游客挤满了村里的3家农家乐餐厅。“平常每天两三桌,赶上周末就满座。照这么干,俺这小餐厅一年挣十几万元不是事儿。”看到生意好,老板姚杰乐得合不拢嘴。

  “春节过后,先是摘草莓,再是摘油桃和樱桃,后期还有火龙果。每天都有游客,周末就爆满,多的时候能有三四百人。”村党支部书记姚洪远说,“村里整合资金建了一个大型农家乐,招标专业机构来运营,以后贫困户年年有分红。”

  以前的南仲都村,因地处偏僻、土地瘠薄,2011年村人均收入不到2800元,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开展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户43户、105人。现在的南仲都村,村内是整治后的古朴民居、石板栈道,村周大棚林立、瓜果飘香,村外绿水环绕、青山相连……通过整合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古村古貌的文化民俗资源和拓展农业的观光体验功能,贫困村蜕变为十里八乡都羡慕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泗水县委副书记初建伟说,南仲都村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山东省建行派来了第一书记张永堂,济宁市委办公室结成了“帮扶对”,以旅游开发脱贫为主线,通过“旅游合作社+宅基地+贫困户”“种植合作社+承包地+贫困户”“项目资金+股份+贫困户”等模式,形成了立体化的帮扶脱贫长效机制。

  贫困户姚运带,将一处闲置宅基地交给旅游合作社经营农家乐,每年租金4000元;姚开会承包地流转给种植合作社,每年租金600元;村里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建成的大棚,他占的股份每年分红1000多元;他到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近两万元。

  在泗水脱贫攻坚进程中,类似南仲都村放大“生态+”优势,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山乡巨变”的故事还有很多。“泗水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山水资源丰富,又没有工业污染。现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凸显出来。目前,泗水通过旅游开发带动脱贫的村庄已有8个,其中包括3个‘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初建伟说。

  新故事二:将贫困户“拴”在产业链上

  通过整合建设农业园区,引来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金凤凰”,用“股份分红+园区务工+种植服务”等方式,让扶贫资金产生递增效应

  泉林镇东泽沟铺村是一个库区移民村,全村百十来户人,有67户贫困户。记者见到贫困户张富荣的时候,她正在菊花种植大棚里剪枝。“你看,这个不能等开了花再剪,现在剪下来看着是早点儿,但送到客人手里正好赶上花开。”张富荣说的同时也没停下手里的活计,豆大的汗珠顺着头发滴下来。

  张富荣每天工作8-10个小时,日工资60-80元。“穷人不怕累,怕的是日子没盼头。”张富荣年近60,丈夫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以前家里仅靠几分薄田维持生计,人前难见笑容,人后没少落泪。现在,老两口有了低保,到花棚打工有了稳定收入,年底村里还给分红,她就像换了一个人,走路有劲,干活利索,用她的话说:“日子有奔头,干活也有劲。”

  张富荣的“奔头”,得益于泗水的扶贫新举措。2015年,东泽沟铺村利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建设了四栋冬暖式大棚,贫困户人人占股。建成后引来了原先在北京做花卉生意的赵文杰返乡承包,年承包费4.8万元给贫困户分红,同时招收贫困户在大棚里打工。

  张富荣现在种的是七彩菊,属于鲜切花系列。“今年跟着老板好好干,学好种植技术。俺听说贫困户能申请贷款,明年俺也建个大棚,自己种。俺跟老板说好了,她给俺包销,一个棚一年准保挣个五六万元。”谈到打算,张富荣的眼神里写满了憧憬。

  园区经理赵文杰说:“花卉种植效益高,贫困户来园区干我欢迎,但我更支持张富荣这样的贫困户,能吃苦能琢磨,有自己干的想法。希望有更多的农户像她这样,通过咱园区的带动,真正为村里留下一个富民产业。”

  “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农业园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带着贫困户脱贫,这是咱泗水的政策设计。”县扶贫办主任马云河说。据泗水出台的《关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明晰项目产权、实行项目资产登记造册,同时规定项目收益不得低于总投资额的12%,贫困户分红不得低于项目收益的70%。截至目前,泗水2015、2016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实现收益扶贫,年分红资金每人500-1000元不等。

  新故事三:扶贫更要扶精神

  泗水整合危房改造、政策保障、社会关爱等多项举措,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形象,让贫困户有了“精气神”

  每村一个洗衣机,每周一个洗衣日,志愿者进村免费为贫困老人和儿童清洗衣物、打扫庭院……这是在泗水每个贫困村都在上演的故事。

  “这是我县联合微公益协会开展的‘干干净净——让贫困老人、孩子不失尊严’,属于‘提升贫困户形象’工程中的一件小事,但是效果特别好。”县扶贫办副主任柳伟说,“我县借助腾讯公益平台,通过爱心人士捐款购买洗衣机、洗衣粉、消毒液,同时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在贫困村成立了村级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免费洗衣点和洗衣日,为贫困老人和儿童清洗衣物、打扫庭院,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以前,俺也不是不愿意出门,就是里里外外都差劲儿,见了别人没话说。现在,里里外外都干净,见谁都高兴。”泗河街道东曲泗村贫困户杨庆年说。

  据介绍,泗水“提升贫困户形象”工程,整合了一揽子举措。实施住房安居扶贫,制定了《精准扶贫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建设标准和时间表,改善贫困户生产条件。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让贫困户基本生活有保障。一是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81元提高到305元,对符合低保条件的5865名贫困对象全部落实低保救助政策;二是开展精准扶贫医疗及康复救助活动,对贫困残疾人减免康复治疗费用,对患有白血病、尿毒症的贫困户实施兜底救助;三是出台《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对贫困户中有精神智障人员给予全方位救助;四是开展教育救助扶贫,建立从幼儿园至大学全程救助体系,累计救助贫困家庭学生1646人,发放救助金99.1万元。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