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为农村金融注入新活力--我国西北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见闻

王艳2017-06-02

  201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而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却只有125亿元。农村金融,空间无比广阔。

  2017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金融。这让以阿里和京东为首的诸多互联网金融如虎添翼,他们搭乘着电商的“方舟”,纷纷驶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蓝海。

  然而,尽管农村市场金融需求很大,但是面对中国7亿“零征信人群”这一庞大群体,很多互联网金融要么折戟而回,血本无归;要么在路上艰难前行,几欲退缩。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山水普惠却在短短的时间内风生水起,打开了农村金融市场,原因何在?互联网金融又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实惠?为此,记者近日深入宁夏农村进行了采访。

  “再也不为贷款难犯愁了”

  尽管还是初夏,但午后的阳光已经晒得沙土地有些发烫。在宁夏灵武市郝家桥乡上滩村外的韭菜大棚里,50多岁的马建军正顶着烈日和家人整理新棚的沙土地,准备灌好水后就栽上韭菜。“夏天是韭菜生长的最好季节,要抓住时机,赶紧把地整好。”马建军说。

  在上滩村,80%的村民都是靠种韭菜为生,而马建军可以算得上是个种韭菜能人。2015年,他家就有了4个大棚,为了扩大韭菜种植规模,2016年6月,马建军从农村信用社贷了6万元款,新建了大棚。同时,他还从山水普惠借了3万元贷款,成了上滩村涉足互联网金融第一人。“现在就肥料还能赊账,其他的都需要现金。有了这些资金,建大棚,买盖大棚的棉被,买农用车,买羊粪,再也不用发愁了。”马建军说。

  山水普惠隶属于久亿恒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短融网的农产品资产端。有着十几年农村金融管理经验的山水普惠CEO张翼告诉记者,为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山水普惠主打10万元以下的贷款,只针对经济地位单一的个体生意,产品基于县域为生态环境,分别面向种植养殖、小经营小生产工商户、工资型3种客户。

  “从银行贷款不仅需要抵押物,而且审批时间太长。”马建军说,本来有时候急需一笔钱购买农资,但是却等不及银行审批。而山水普惠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不需要任何抵押物,而且从申请贷款到拿到资金,总共也用不了几天,“关键是能解燃眉之急”。

  “会不会担心还不上钱?”面对记者的疑问,马建军自信地说:“去年我10个大棚的净利润在17万元左右,还贷根本不成问题。”

  社区自营: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看天吃饭”是农业的特有属性,“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张翼说,发一次大水,农田被淹没,就会导致农户还不上钱,一次大的疾病,就会导致一个农村家庭劳动力折损。而且,农民无疑是中国征信最薄弱的环节,有不少农民甚至连银行卡都没有。

  山水普惠吴忠县域的大区经理何健向记者坦言:“农村金融实在不好做,过五关斩六将,需要一道道槛往前冲,一个槛迈不过去,就栽进去了。”

  不过,在农村金融这个熟人体系中,要想骗贷也很难,“因为只要到村里一打听,就很容易得知一个人是否靠谱。”张翼告诉记者,也正因如此,山水普惠采用社区自营的模式,在乡镇社立直营网点,社区经理深入农村直接获得客户。

  “比如一个农户有多少亩地,去亲自丈量一下,如果他种植的是水稻,根据当地的气候,一年几茬,产量多少,基本都可以换算农户一年的收入。”对于吴忠市县域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区经理尹家鑫来说,这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然而,这种轻车熟路却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为了消除和农户的陌生感,尹家鑫几乎每天都要骑摩托车下村和农户沟通,每天的行程差不多有200公里左右。甚至直接下地帮农户干农活也都是常有的事。“当你与农户一起挥汗如雨的时候,你们的关系也就建立了。”尹家鑫说。

  据了解,山水普惠规定,客户经理不得通过任何中介获得客户,只能通过陌生拜访和客户介绍与农户建立联系。“只有用这种方式接触到的农民客户才是最真实的。”张翼说。

  “其实一开始我还不相信能从山水普惠拿到贷款,多亏了尹家鑫屡次来家里跟我详细介绍,我才利用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资金周转。”马建军告诉记者,在拿到贷款之前,山水普惠对他家的收入情况都做了全面了解。

  “这种直营模式的农村借贷地区多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发达地区以及中东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张翼认为,也恰恰是这些地区往往仍有巨大的经济上升空间,对现金借贷有更直接、更迫切的需求。

  用科技实现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面临三座大山,一是风控难标准化;二是成本高效率低,这里的成本包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很多方面;三是农村金融的环境还没有很成熟,没办法构建一个体系,在全国搞定,所以真正可以持续作业的平台很少。”山水普惠母公司久亿集团CEO王坤说。

  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提升运用或有望推翻农村金融“三座大山”。在王坤看来,通过线下数据收集、线上风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农村金融的可复制可持续,而山水普惠正在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尽管社区自营模式是一种笨方法,但是通过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效率在逐步提高,工作流程越来越标准化;通过对市场认识的加强,做数据精准收集、检验和反欺诈,在数据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慢慢找到哪些是主要的考评因素,从而使数据、风控标准化,最终建立风控模型。”张翼介绍说,每一单借款人,单是调查项就有120多个,再结合辅助性数据,从而作出最终判断。

  目前,山水普惠已在14个省的84个县建立了88个服务网点,累计招募、培训员工1700多名,他们大多是在城市工作后回原籍的人。据介绍,山水普惠2016年放款8200多笔,放款总额近2.8亿元,逾期率截至目前没有超过千分之五,并且已经盈利。

  “我们期望通过为广大农村人口建立信用档案盒信用数据,让农村金融消费者享受可获得的无差别的金融服务。”山水普惠CTO杨夏耘说,目前资金成本高是山水普惠最大的痛点,期望未来资金成本可以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农户的资金使用成本,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实现全面的农村金融供给。

  据了解,3年内山水普惠服务网点将覆盖1000个县,实现200亿元的年信贷额,并建立全国首个农村信用大数据中心,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全流程金融服务。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