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草莓大王郑治平 带领乡亲一起富

2017-06-03

本报记者 申昕光

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合街道办南郑村,有这样一位“名人”。他下岗后自谋出路,潜心研究草莓栽培技术,不但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他就是西安市灞桥区远近闻名的“草莓大王”——郑治平。

为种草莓追着技术跑

说到种草莓,今年57岁的郑治平很自豪。2002年,下岗后的他为了养家糊口,养过鸡、喂过猪,与人合伙种过猕猴桃,却都不成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草莓种植,凭着敢闯敢拼的冲劲,成为西安最早进行大棚种植草莓的农户。

郑治平回忆,种草莓的头两年基本是瞎折腾,根本不赚钱。当时贷了款、搭起了大棚,正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被现实泼了冷水。因为经验不足,新种的草莓苗患上了白粉病,棚里的草莓几乎“报废”。“现在看来,当时是棚里的湿度没有调节好。”郑治平说,这次失败让他明白,种草莓光用心不行,还要懂技术。

为尽快掌握草莓种植技术,他专门到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学习育苗、栽培技术。他说:“那时候天天往农技中心跑,草莓在哪我就在哪。”摸索出经验后,郑治平心里有了底,通过自己不断钻研创新,后来种的大棚草莓每亩产1400多公斤,每公斤可卖90元,在当地他被称为“草莓大王”。

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种植草莓十多年,郑治平积累了不少大棚管理经验,经过反复学习和琢磨,逐渐掌握了育苗、移植、剥叶、疏花、疏果、防病以及调控温度和湿度等一套草莓种植技术。他成为了草莓行业里的“土专家”。多年来,郑治平先后在西安市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区等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发展草莓产业,并为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西安市高陵区有不少土地是盐碱地,当地农户栽培草莓时经常减产或不产。由于经济效益不好,严重影响了农户栽培草莓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志平多次到当地进行土壤测试,并和专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土壤调理技术,一举解决了盐碱地载培草莓的技术难题,使当地农户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谈及未来发展,郑治平表示要带领更多的农户种植草莓,让他们共同致富,无偿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三秦大地。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