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江门:专业合作社助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感

匿名2018-03-30

  今年春节,江门开平自力村、鹤山古劳水乡、新会天马村、茶坑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自驾到各村镇品美食、购特产,感受浓郁的乡村年味。春节期间,江门主要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超过48万人次,同比增长达22%。

  乡村旅游的火热是江门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体现。2018年,江门将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为目标,既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面子”,又做厚农业产业发展的“底子”,增强精准脱贫的“里子”,力争实现全市农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和10%,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群众有盼头。

  抓面子

  美丽乡村收获“美丽经济”

  春节过后,鹤山市双合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依然盛开,不少游客穿梭在花海中拍照留念。“很多游客都会选择自驾到双合旅游。”双合镇旅游办主任吴进宝介绍。

  走在双合镇的乡道上,相隔不远就设有垃圾箱和旅游公厕,道路整洁平整,不少游客选择在当地租赁单车游览。双合镇镇长吕达权感叹,“近年来双合镇的镇容镇貌发生了极大改变,村民自觉参与保洁。人们走在街上,几乎都看不到乱扔的垃圾。”

  双合镇只是江门建设美丽乡村的其中一个例子。2017年,江门创建了名村、示范村、特色村20个,通过PPP模式(“整县打包、整市推进”)开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市财政投入8.7亿元,累计完成4104条自然村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占全市常住人口20户以上自然村总数的46.65%。

  乡村面貌变美,美丽乡村同时带来“美丽经济”。今年2月的油菜花节活动开幕以来,油菜花基地已接待游客17.7万人次,为当地带来了14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活动期间,花田两旁的帐篷都免费提供给当地村民摆摊,村民可在农闲时做小买卖。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双合镇的人均收入增长已超过50%。

  旅游是激发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18年,江门将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生态振兴引领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观光旅游休闲相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江门市2018年旅游工作计划也提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深入开展“醉美江门100村”工程,评定一批旅游特色村,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田园观光休闲产品。

  “我们的乡村旅馆和咖啡馆在春节期间已经投入使用。春节过后,不少旅行社都到我们村考察,希望能为南合村‘量身定制’旅游线路。”新会区崖门镇南合村党支部书记钟荣生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他希望,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能为本地的村民带来更多创业的机会,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发展事业。

  厚底子  

专业合作社助增收致富

  3月是春茶采摘季节。走在鹤山市“十里茶乡”的茶园里,满眼翠绿。茶田间不少茶农顶着帽子,熟练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茶芽头根部,轻轻地提起摘下,放进腰间的竹篓内。“今年的茶长得不错,制出来的茶一定很香。”双合镇侨益康茶叶种植合作社的理事林亚养摘下一片茶叶,露出了笑容。

  近年来,为改变当地茶叶种植分散,茶农收入难以保障的局面,林亚养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和50多户茶农建立了战略合作,教他们种植、管理技术,保障了茶树种植品质。林亚养告诉笔者:“我们的茶叶加工厂还会将茶农的茶青收购,为茶农解决销路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江门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6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5万户、覆盖率62%。同时,江门还完成第二轮农业“政银保”放款额度2.6亿元,扶持10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在江门,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农民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更帮助农产品打响品牌。开平马冈鹅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春节过后,宏兴马冈鹅合作社理事长梁汗金又忙碌起来。得益于合作社的品牌效应,梁汗金今年春节度过了一个丰收年。

  “以前是‘单打独斗’,除了养鹅,还得烦恼销路。现在,加入合作社,我们养的鹅再也不愁销路,干起活来更有底气了。现在,我们又要开始培育一批新的鹅苗了。”该合作社社长周思明告诉笔者,合作社从2016年就开始和一些大型的食品集团合作,在解决马冈鹅的销售和稳定价格的同时,推广开平马冈鹅品牌。

  养殖户抱团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开平市的马冈鹅肉鹅年出栏量已达2000万只,年产值过10亿元。开平马冈鹅协会会长梁悦楚告诉笔者:“加上种鹅、鹅苗,和饲料、运输等相关产业,预计2018年马冈鹅的相关产值将超20亿元。”

  优化农业经营体系仍然是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江门市农业局获悉,今年,江门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5家。同时,江门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民的获得感。

  强里子

  精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颜值”高起来,产业兴旺起来,精准扶贫的路也要活起来。

  “到了6月,这批草龟就可以上市,我们就有收入了!”看着小型温室龟舍里的450多只草龟,鹤山市鹤城镇南星村67岁的贫困户罗水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得益于草龟养殖产业帮扶项目,罗水生不仅可以在家照顾生病的女儿,还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养殖草龟,每年预计将获得约5000元的收入。

  2018年,将有更多像罗水生一样的贫困户得到帮扶,通过养殖草龟实现创业。“春节过后,我们又筛选出3户贫困户家庭,帮助他们在家里建设小型温室龟舍,养殖草龟,实现增收。”鹤山市鹤城镇扶贫办副主任李深告诉笔者。

  草龟养殖产业帮扶是江门改变扶贫帮扶方式的一个体现。以往,扶贫对象一没钱,二没技术,靠自己发展产业困难重重。如今,江门通过改变帮扶方式,构建了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越来越多的精准扶贫对象学会了技术,实现了自我造血。

  “我们将会根据合作的效果和经济收益,考虑是否把草龟养殖产业帮扶项目推广到更多的农村中。”鹤山市运通龟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伦永健十分看好项目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公司通过收购贫困户的草龟进行销售,能保证公司的产量和供应量,有助于帮助公司稳定客源;农户可以通过养殖草龟实现脱贫。两者都能达到双赢。

  在产业帮扶方面,江门还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推动精准扶贫“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据统计,目前该市已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26个,通过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笔者从江门市农业局了解到,2018年,江门将全面完成5097户16659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目标,全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对此,江门将建设一批能长期发挥效益的资产收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项目,瞄准贫困户精准帮扶,聚焦贫困村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2018年,江门还将实施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1月至12月为实施阶段。改革将属低保户且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家庭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城乡扶贫开发对象,稳定实现城乡低收入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市贫困发生率(低保覆盖率)将控制在2%以内。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