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互联网+共享农房”盘活沉睡资源

杨宸 吕兵兵2019-02-21
.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2pt;}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居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落户,农村空置房屋不断增多,进入“沉睡”状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到农村休闲度假,但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居住需求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的链条难以延伸。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目前已有嵠山后、里二地和冰流旺三个村开始试水“共享农房”: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4处民宿,多数是在原本破旧的农房上修建的,建成后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出租,实现农房“共享”,既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位返乡人带来的“民宿思考”

  在高陵镇里二地村,有一处幽静恬雅的院落。院落内栽满了花草,环境优美;一栋木屋矗立其中,古色古香,颇具韵味;木屋的一楼是会客厅和餐厅,二楼被分割出多个房间,用来对外出租。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此院落名为“合家欢度假木屋”,已建成近十年。最近几年,每到乡村旅游旺季都会迎来不少住客。

  “合家欢度假木屋”的主人,祖籍是高陵镇,后移居台湾。年迈的她思念家乡,就在里二地通过流转的方式获得了一处农房的使用权,改建起了民宿。她本人向往乡村生活,长居于此,因此并未将民宿挂靠在旅游、住宿网站或者旅行社线路之中,平时就是自己接待一些散客或者常客。

  一开始村民不太注意,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民眼界日渐开阔,看着这处院子游客越来越多,大家伙儿开始觉得这件事情不一般。

  “这应该就是民宿的雏形,迎合了城市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市场需求越累越大。”高陵镇工作人员说,“特别是咱这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果品丰富,发展起来肯定大有优势。”

  然而,没有发展经验,没有投资和运营主体,又该如何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高陵镇的做法是先“引进来”。于是,今年年初,北京民宿企业“泡桐小院”负责人李廷轩受高陵镇政府邀请,来到这里考察民宿市场。

  一场对接会引发的“蝴蝶效应”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高陵镇搞了这么一场对接会。带着来考察的意向投资者挨村转了转,李廷轩就被嵠山后村迷住了:“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绿化率极高的村子,该村一条小河贯穿,环境优美,从未进行过商业开发,保留着最质朴的味道,是牟平区级生态文明村。”

  李廷轩当即决定,租赁农民闲置的农房资源,推广“共享农房”模式,在此建设高标准民宿。

  如今,在村内小河的南侧,已有4栋民宿正在建设,其中2栋已基本建成,剩余2栋也接近完工。

  记者看到,这4栋民宿位于山脚下,和村子被小河隔开,自成一方,格外幽静。民宿周边自然生长着多棵数十年的老树,遮天蔽日;民宿一侧开垦出了一片平地,用作耕种和休闲;每处民宿都带有院落,铺设着石路和绿植,摆放了木椅石凳,点缀着众多装饰;每栋民房都设计的颇具特色,房屋规划出多个房间,可供多人居住。

  嵠山后村党支部书记朱冠胜介绍,这4处房屋均为村民的祖宅,已空置多年,其中三户已经搬至村子中心的新居,另一户已嫁至外村。在村“两委”的协调下,李廷轩以500元/处/年的价格流转了这4处房屋30年的使用权。

  就这样,村里的闲置资源被盘活了,将通过“泡桐小院”的统一运营,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向全世界张开怀抱。而且,4栋民宿的修缮、运营等日常工作均由嵠山后村提供人员,由“泡桐小院”进行统一培训后上岗,带动了村民就业。民宿投入运营后,游客不仅能给村子带来人气,还会拉动多重消费,全方位带动村民增收。

  一条民宿串起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比嵠山后村还早些,冰流旺村的民宿已基本打造完毕,将于近期投入运营。而且,为了让“共享农房”更好地带动全部村民,冰流旺村成立了旅游股份合作社,与投资商联营,经营收入按照比例由投资商和村里合作社分红。

  高陵镇主要负责人介绍,以推广“共享农房”发展模式为契机,高陵镇已将利用闲置民房打造特色民宿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提高全镇农村闲置民房利用率,加快农村闲置民房流转使用,以此带动住宿、餐饮、观光、休闲等乡村旅游新需求,串起乡村旅游产业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基于此,高陵镇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前提下,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农户自愿为原则,盘活闲置农房使用权,统一与投资方签订合作、出租、联营等协议,既减少投资方逐个与农户商谈容易产生的矛盾,还能更好地保护农户与投资方各自的利益。

  同时,高陵镇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美乡村生态环境,整合全镇旅游资源,设立农家餐饮、后勤服务、登记接待等服务小组,建立民宿管理休闲旅游服务平台,以服务民宿为核心,构建系统的农家野菜采摘点、果园采摘点、垂钓园、踏青点等,搭建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的民宿休闲旅游产业链,塑造“高陵民宿”特色品牌,探索以地方特色民宿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