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创业 > 正文

90后女硕士回乡 让全村男人都紧张的背后

2019-02-21

  她是一位90后女硕士,而她结婚三次,都没有结成。结婚不靠谱,她却要靠家乡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小吃做大生意,一开始就被卷入各种非议。她召集妇女们做工赚钱,却惹得村里的男人们疑虑重重。看90后女硕士马娟如何克服困难,赢得信任,仅一年,就卖出700多万元?

  她就是马娟,今天对马娟来说是很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她终于结婚了。

  马娟:亲朋好友要来,你到底通知几号,你为什么要改(结婚日子)?我爸那天问你再推不推迟,他说我都不敢叫,他说你自己去结婚,你这到底哪一天结婚我们都不知道。

  马娟的丈夫马述诚也松了口气。两人的婚礼前三次都没有办成,马述诚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结婚了。

  马述诚:现在没有一点代入感。好像就说结婚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到现在没找着感觉了。

  马娟的婚期一改再改,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一切都源于马娟做的一件事。

  这是花馃馃,也叫油炸馃馃,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面点,以面粉为主料,加入菜籽油、鸡蛋和蜂蜜,做成各种花型后油炸,口味香甜酥脆。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谁也没有想到,马娟这个连结婚都不靠谱的90后女孩看上了当地再普通不过的花馃馃,短短一年就卖出了700多万元,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带动了当地100多位妇女跟着她一起致富,一个月比原来多收入3000多元。因为花馃馃,马娟本人也一下在当地出了名。

  马成海:(以前)在东乡族自治县是没有工厂的。还没有真的发现过一个女人,想去做一个生意,并且把一个生意做到公司化,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事了。

  祁秀莉:马娟就是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花馃馃)能卖钱,都感觉不可思议,说是马娟就是特别有想法。

  不要看马娟,现在人人都称赞她,是当地的致富明星。但是最初她要用花馃馃创业的时候,却在当地引起了很多非议。

  东乡族自治县,干旱少雨、土地贫瘠,2017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000元,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人的观念比较传统,家庭里一般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在家操持家务。在当地能走出大山,读书读到大学的女人凤毛麟角。

  马蕊:就是很传统的观念,女人就是相夫教子,就是在家伺候老人,她们觉得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是不好的事。

  马成海:东乡的很多女人,有些贫困的山区里面,实际她嫁了一个男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嫁给了大山,她从这山里面走不出去。

  马娟的父亲常年在外跑生意,家庭教育相对开明,2015年,马娟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在外求学多年,马娟觉得自己和家乡的氛围格格不入。

  马娟:姑娘家比如说你稍微调皮一点,或者你穿的稍微洋气一点,闲言碎语就会来了。我宁愿在外面打工我都不回来。我不是说不喜欢这个地方是因为满足不了我什么,只是我不喜欢这个地方的那种氛围。

  马娟的男朋友马述诚在兰州经营牛肉面馆和牛肉面调料批发生意,一年能赚80多万元。马娟一边读书,还一边帮男朋友在网上销售牛肉面调料。两人情投意合,计划着等马娟一毕业就举办婚礼。

  2017年11月的一天,马娟和朋友约着到甘肃兰州的这条美食街吃饭,有几家卖花馃馃的小店生意十分火爆,这引起了马娟的好奇。

  马娟:刚好遇到过年期间,这几家店都是排着队的。满满排着队,都排不上。几个道道里面就有将近20家,都是卖花馃馃的。人流量非常大,然后销售得也比较好。

  在马娟的老家和部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炸花馃馃果果、吃花馃馃的习俗,特别是逢年过节,家里都要摆上几盘。

  马娟很惊讶,她没有想到家乡这种常见的小面点竟然这么受欢迎。紧接着,马娟又跑到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北地区考察花馃馃的市场,有了更大的发现。

  马娟:我当时也就去了五六十家。我了解到的都是以作坊式的这种生产,面对的销售范围也非常小。

  马娟了解到,卖花馃馃的小摊和店铺虽然很多,但大多都是像这样作坊式生产,卖给当地及周边的居民。一斤花馃馃的价格10多元,在当地,花馃馃就是一门养家糊口的营生,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马娟却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会炸花馃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将花馃馃这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点心,进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应该很有前景。

  马娟:我想把它就是往大做,往标准化做,这个东西可以成为一张名片。如果说拿到全国各地,或者是在国外拿出去,这就是东乡族自治县的东西,这就是东乡族做的东西。

  马娟觉得在自己的老家,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炸花馃馃,发展花馃馃的事业很有优势。2017年12月,马娟拿着她和男朋友准备结婚的30多万元回到老家,挨家挨户地找村民帮她做花馃馃,却都吃了闭门羹。

  马娟:不相信,脸上全写着不相信。那种藐视的那种质疑的,反正啥表情都在脸上。

  马库力苏:女人会做,做出来的东西销售不出去也担心。

  马苏米: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个(花馃馃)女人全部会做的,她哪里卖去吗?

  村民们谁也不相信一个刚毕业的女娃娃,能把这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东西,卖上价钱。不仅如此,很快还传出了各种风言风语。

  马苏米:骗子,哪有一个小女孩搞这么大生意。搞不下去的。

  马库力苏:这个小姑娘她年龄小,是不是骗子,大家都害怕。

  马述城:四处传着说马娟回来做这个事肯定是有什么别的目的。反正不是干正经事。

  马娟要规模化生产花馃馃,首先得有一批技术娴熟的工人。她到底如何说服村民,用一年的时间,将花馃馃卖出700多万元呢?

  在当地谁家来客人,邻里乡亲就会来帮忙炸花馃馃。2017年12月,没人愿意跟马娟做花馃馃,她就干脆以帮忙为由头,喊来了几位亲戚。为了表达谢意,马娟还承诺一人一天给50元的报酬。在当地,农村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是5000元左右,50元一天的报酬那是相当可观。亲戚们很高兴,可是一听马娟提出的要求,却又不想干了。

  马述诚:你不会炸油馃馃(花馃馃),你跑这来喊啥呀?你这指手画脚,人家压根就不听她的,我们做了几十年就这样做着,你为啥要改?

  马苏米:50元钱(一天)我们不想做,还怕这50元拿不到,(我们)心里面怕的,一天就干着。

  引起争论的就是这种花型被叫做馓子的花馃馃。平常大家做的都是这种大馓子,马娟却要做成这种小馓子。她规定小馓子的长度是28厘米,绕6个圈,大小粗细必须一样,达不到标准,就得重新做。

  马娟:如果是大馓子的话,我们这样就很轻松,而且它搓一圈就过来。但是小馓子,我们按照六个来说,我们得搓六次。手稍微一动,它就会把尺寸扯大,刚开始做的时候,有长的,有宽的,有粗的,都不一样。

  马库力苏:她不会做这个,真生产出来怎么办啊?她工资发不了,我们吃啥。心里边有些担心。

  妇女们手上干着,心里觉得这50元一天的报酬怕是泡汤了。除了馓子,一共八个花型的花馃馃,马娟都从色泽、口感、规格等方面进行调整。

  马娟:我想着放到包装里面要精致一点,不光要从包装外观上去打破这个传统,还要从它产品本身上面去做一些突破。

  妇女们在家做花馃馃,比较随心所欲,马娟要把产品标准化,反反复复试验了大约一个月,她一算账,吓了一跳。

  马娟:他们那么多人,(一天)才做了不到50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花了30多万元,差不多,乱七八糟的各种支出。

  手工复杂,产量很低,先期的试验几乎花光了马娟带回家的30多万元。马娟为了提高效率,将10多位妇女按揉面、捏花型、油炸等工序分组,分工合作,花馃馃的产量提高了一倍,一天就能生产200多斤。马娟把自己的花馃馃一斤定价29元,这可是市场上一般花馃馃价格的2倍多,村民都觉得这样高的价格,谁会买呢?但马娟却用了当地村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一招,将花馃馃卖了出去。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