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应提升粮食安全生产的智慧化水平

网络收集2019-03-20

粮食安全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中首先要保障高质量的国内粮食生产。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对今年粮食安全提出挑战

“气象不仅要管天,也要落地,气象为农服务一直是我们气象科技工作者长期致力的重要工作,许多部门也都设有相应的支持单位。” 全国政协委员、气象卫星科学家张兴赢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张兴赢指出,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人们也要清晰地看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这与去年频发的灾害天气直接相关。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趋强趋重的特征,尤其是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事件增多,登陆台风增多增强,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张兴赢表示。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中国汛期降水“南多北少”,旱涝灾害较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台风强度偏强,这对今年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挑战。

气候条件将对作物品质和种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天气气候条件不仅对粮食产量有影响,而且对作物品质和种植的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张兴赢认为,中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天气和气候多变的时代。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布的报告,2018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出1.0°C,过去四年为1850年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年份。1951-201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呈现每10年升高0.24℃,是同期全球平均(0.12℃/10年)的2倍。

“温度升高将加剧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造成歉收或绝收。” 张兴赢认为气温升高还会对害虫的繁殖、越冬、迁飞等习性产生明显影响,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农业涉及面非常广,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也较多。”他说,“抛开社会和经济因素和影响,当前我国散落在不同部门的农业科技大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粮食生产的科技保障发挥得不够充分,对农业科技的市场培育还有待加强,在大农业科技服务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借助各行各业力量

共保粮食安全生产

面对存在的问题,张兴赢提出三点建议,分别是提升粮食安全生产的智慧化水平、增强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激活粮食安全保障的市场作用。

“要统筹全国的农业服务资源,建立星空地体一体化的农业立体监测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集成气象气候、地理区划、土壤墒情、水利农情等大数据信息,对农业生产形成全生命链周期的科技指导服务。”张兴赢表示。

他还提到:“我国地域辽阔,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应大力使用先进的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重新科学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应该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纳入粮食生产的业务保障体系。”

他认为,粮食安全保障光依靠政府和专家还不够,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农业大数据服务企业。

张兴赢还建议,应面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发展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