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凉山会东:三百年榨油房 菜油飘香

2019-04-08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榨油房。

早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舌尖上的中国”时,就看到介绍古老的榨油房,那古老的工艺和老油房的环境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谁知在凉山州会东县堵格乡还保存着一处榨油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直到现在还在正常的榨油。

3月21日记者驱车250多公里来到会东县堵格镇五省庙村油房采访。一进村就听到“嘎吱嘎吱”的水碾声和“嘿哟嘿哟”的号子声,空气里也有着纯菜籽油的香味。这是一座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榨油房。油房的主人彭文录正与他的小叔在油房里忙碌着。祖上传下来的油房利用水能作动力,全部采用纯手工物理挤压的方式榨取菜籽油。

杉木蒸笼蒸熟菜籽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油房最为兴盛的时期,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油房要为堵格粮站榨油以供给持有票证的城镇居民购买食用。那时的油房背菜籽的、打榨的、调油的……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随着现代机械操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原始的手工加工方式逐渐被人们淡忘,油房也就不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这300多年的老水碾依旧“嘎吱嘎吱”地转着。

几年前,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的儿子彭武贵回家继承了这份产业。花了十多万块钱修缮油房,重新拾起了这份纯手工采用物理压榨方式土法榨油的传统工艺,服务乡亲。如今,每年能榨十二万斤菜籽、产清油四万斤。

彭家土法榨油房不大,里面却依次摆放着榨油所需的水碾、锅灶、甑子、草箍、饼盘木榨、撞锤、油缸等古老的榨油工具。

每当水车响起时,榨油就开始了。1200余斤的青石碾子将倒进碾槽内的油菜籽碾压成末后,用杉木蒸笼蒸熟菜籽末,再用篾箍谷草包饼、放在用山楂原木制成的龙榨里榨取菜油。沿用至今的每一道工序都靠人工操作并依靠特定的技艺来完成。

榨膛装菜籽饼。

手工打榨。

压紧油饼。

从选籽、炒籽、碾籽、熏蒸、包饼、装榨、打榨等都由当师傅的老油匠向新学的徒弟心手相传。榨油时要注意的事项必需牢记于心,并严格遵守。火候的掌握、技巧的熟练也得通过上百次的用心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用水车带动撞锤敲打木楔子。

重达几十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菜籽饼施加巨大的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力,迫使油脂渗出,反复榨打,持续几个小时。彭师傅说:“只有这样才可能榨出质地纯正,清香四溢的菜籽油来”。彭家一直恪守祖辈遗训,在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的今天,这也许是对祖先智慧最好的继承。

看到榨膛缝隙里流淌出的金黄色菜油,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菜籽油气息,这就是古法木榨菜籽油所产生的特殊的浓香味。相信在那一瞬间一定会让你回到过去——

出油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菜籽油气息。

那浓浓的菜籽油香唤醒了人们的油香记忆,留住了乡愁。原始的榨油方式仿佛让我们闻到了老时光里阵阵的油香味,这种古法榨油在山村里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飘香四面八方。

传统压榨工艺非常耗费体力,累了坐下抽袋烟休息一会儿。(邓中元 记者 冷文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