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黑龙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保国家粮食安全

网络收集2019-07-25

黑龙江省拥有耕地面积2.2亿亩,年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7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承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基层看气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省。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及中国气象报、黑龙江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与活动。记者在当天的采访中获悉,近年来,黑龙江省气象局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了“五抓五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机制和作业体系,地面增雨防雹规模等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居全国首位,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水平位列全国前列,为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高玉中介绍,黑龙江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全国最早开展飞机、高炮增雨防雹实验。作为农业大省,干旱、冰雹等灾害在黑龙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作为林业大省,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森林火灾,而作为农业抗旱防雹、森林防火扑火重要手段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多年来,在农业抗旱、防雹,森林防火、扑火,水库蓄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2018年,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中国气象局人影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业务安全“双优”行列,全省完成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达84%,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布局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黑龙江全省拥有446部火箭、849门高炮、712个标准化作业站点遍布乡镇村屯以及农场林场,人工影响天气从业人员4000多人,组建了7支应急机动人工影响天气机动作业队伍,拥有一架空中国王350型和一架运-12型增雨飞机,常年开展应急指挥作业,还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计划,在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冬季增雪、预防性增雨作业,来增加土壤墒情、降低火险等级,开创生态修复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新方式。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