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粮食产品的需求

网络收集2019-08-03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粮食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需求。构建优质粮食产业化体系,大幅提升优质粮食科技创新水平,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绿色生态粮食补贴制度,创新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制度供给,成为基于供给侧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的基本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粮食行业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优质安全粮食产品的需求。新时代粮食行业同样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

构建优质粮食产业化体系

新时代,粮食产业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通过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优质粮食保障体系。

构建优质粮食产业化体系,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基础性工作:一是制定优质粮食产业化规划。通过规划对优质粮食产业化的目标、任务、举措作出合理安排,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二是提高高标准粮田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比重,着力培育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高产优质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优质粮食生产提供基本保障;三是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化组织发展,培育壮大优质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引导优质粮食品种种植、加工。扶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鼓励与优质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形成优质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四是大力培育优质粮食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粮食名牌产品,是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大幅提升优质粮食科技创新水平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为此,要重点培育支持一批粮食战略科技创新力量,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建设粮食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粮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同时,种业安全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种业强国,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因此,要把现代种业作为粮食基础性战略产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种子为重点,加强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加快优势良种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以良种产业为主导、优秀企业为主体、优势良种基地为依托、国家支持为保障的现代粮食种业体系,从而为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绿色生态粮食补贴制度

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离不开粮食补贴政策支持。多年来,我国粮食补贴水平不断提升,这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绿色生态补贴政策倾斜不明显、提升质量补贴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随着一些类别补贴量的增加,我们面临WTO规则的“黄箱”补贴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需要引起我们对现行补贴效应的关注,尤其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阶段,客观需要对粮食补贴政策进行调整。

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应是以质量为导向,增加绿色生态粮食补贴。重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调整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加大对绿色生态耕地保护补贴的力度,实现“藏粮于地”;加大对粮食科技创新的补贴支持力度,实现“藏粮于技”;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的补贴,提升粮食补贴政策的精准度;优化粮食补贴的区域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补贴力度;优化粮食补贴产业政策,加大对优质高效粮食产业的补贴力度等。  

创新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制度供给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法律制度供给,这也是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保障。近年来,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均有对粮食安全的条款安排,但是比较笼统,尤其没有把质量安全提到应有的高度。

2006年出台、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较周密的法律安排,但毕竟不是粮食安全保障的专门法律。同时,我国还出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行政性法规,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也从不同角度涉及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需要。因此,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快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进度,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以确保能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