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建立粮食市场监测体系 掌控进出口节奏

网络收集2019-11-12

“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2019(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表示。 

马建堂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扩大,国际国内市场的双向影响日益加深,更需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储备、进出口综合的调控,保障供需动态平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提高稳产提质的引导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供应网络,提高市场稳定的调控力,建立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进出口节奏掌控力。 

“扩大农业开放是中国基于资源禀赋的理性自主选择,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马建堂指出,新形势下,要加快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为重点,加强农业对外投资,创新南南合作模式,提升全球粮食生产能力;要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分享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减贫等方面的经验,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113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46位,高于中国人均GDP的排名。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脆弱群体日常食物供给不足;二是食品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影响到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 

经济学家王一鸣指出,中国不可能离开国际社会来保障自身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也离不开中国,要坚持国别多元化战略,加强与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的战略合作,增强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快农业走出去,加强农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建立全球主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形成稳定的国际供给渠道,还要提高东道国自身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互利共盈发展。 

“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出口优质的农产品到中国,双边合作涉及食品安全、贸易便利化、乳制品科学研究等领域。”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副部长高天称,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新西兰驻华使馆设立了5个岗位,专门负责推动相关的合作向前发展,期待双边贸易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保障粮食和食品有效供给,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数量足、质量好、价格稳,这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已发布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1260项,涉及的食品安全限量指标达到2万多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CAC)相衔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指出,当然各国饮食结构不一,具体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但标准仅仅是一个底线,质量无上限,我们鼓励企业采用高于、严于国家强制的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标准,创造品牌、扩大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广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和追溯体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