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猪 > 正文

农村养猪场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_猪病

2013-01-0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的传染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造成的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农村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圈舍卫生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免疫预防科技含量低,致使猪病特别是传染病时有发生流行,甚至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养猪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当前农村养猪场传染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提供一些防治对策。

    1 当前农村养猪场(户)传染病多发的原因

    1.1 圈舍建造不合理,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 建造猪舍选址不合理,多数距离厕所较近,或房前屋后空气不流通;部分猪场没有病猪隔离舍和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消毒设施不健全,消毒器械、药品不完备。

    1.2 养猪场(户)防疫概念单一,对计划免疫认识不到位 许多养殖场(户)对猪的免疫接种随意性很大,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对疫苗的保存、使用、免疫操作技术等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免疫失败;部分养殖户认为防疫就是给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其他病的防疫基本不进行;猪场环境卫生差,蚊蝇孳生,老鼠乱穿,极易传播疾病,环境消毒基本是“病来抱佛脚,不病不消毒”;病死猪尸体随意乱丢,造成病原的扩散和传播;发生传染病时,不能尽快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而是自己根据经验用药,等病流行开来,再找专业人员制定治疗方案,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造成病原的扩散。

    1.3 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造成不良应激

    1.3.1 断奶应激 临床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低、腹泻等症状。

    1.3.2 换料应激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换料应激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由乳猪料转为肉小猪料时,若在肉小猪料中加入很多苦、辣、涩等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的饲料原料,如菜粕、血粉、羽毛粉等,或由颗粒料转化为粉料时,都会引起猪的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腹泻等应激反应。

    1.3.3 热应激 猪不耐热,特别是育肥猪。母猪在7~9月份卵巢机能减退,造成受胎率和不育率增加,公猪的繁育性能也严重下降。据统计在外界温度达到21℃时,环境温度每升高1℃,猪的采食量每天可下降60~100克。

    1.3.4 密度应激 农村养猪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就增加圈养密度,结果导致猪舍内通风不良,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有害气体和尘埃增多,严重影响到猪的采食、饮水、排泄和休息等行为。

    2 对策

    2.1 圈舍建设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

    2.1.1 圈舍位置 圈舍要建在远离公路、铁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500米以外,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地方,入口处要建立消毒池、更衣室等消毒设施。

    2.1.2 隔离舍 在猪场的下风向,距离健康猪舍300米以外的地方,设立病猪隔离舍和病死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

    2.1.3 圈舍消毒 对于圈舍及用具要定期清扫和消毒,一般春、夏、秋三季用药液喷洒消毒,冬季用生石灰消毒,并且每半月喷洒消毒一次。所有进出场人员、车辆、物资未经消毒不得进入生产区,以防携带传播病原体。

    2.2 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2.2.1 疫苗选择和应用 应选择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生物药厂生产的疫苗;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要符合生物制品的要求;在使用疫苗前,要检查其密封性和疫苗眼观性状,防止过期、失效、变质,打开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接种疫苗前后五天内,不要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否则会影响抗体的产生水平;接种疫苗时,最好选择猪群健康时,并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接种用注射器,应做到一只猪一个针头,至少要做到每圈猪换一个注射针头。

    2.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参考附近猪场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接种程序。下面是几种常见病的免疫方案,供读者参考。

    2.2.2.1 猪瘟和猪副伤寒。成年公母猪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其中母猪产前30天再接种1次;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30日龄接种猪副伤寒疫苗1次。

    2.2.2.2 猪丹毒和猪肺疫。成年公母猪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用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免疫接种1次。正常的猪场,仔猪在50~70日龄时,可用猪丹毒、猪肺疫、猪瘟三联苗免疫接种1次,免疫期为6个月。

    2.2.2.3 仔猪大肠杆菌病和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在产前40~42天和15~20天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8、K99、987P)分别免疫接种1次,在产前30天接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1次。

    2.2.2.4 猪乙型脑炎。在蚊蝇季节到来前(约4~5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苗对100日龄至初配的公母猪进行免疫接种1次。

    2.2.2.5 猪细小病毒病。在疫区,初产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注射1次,种公猪和经产母猪每半年免疫接种1次。

    2.2.2.6 猪口蹄疫。公猪每4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O型口蹄疫灭活苗;后备猪在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3毫升;母猪在产前45天后海穴注射2毫升,产后15~25天肌肉注射3毫升;商品猪在45日龄时肌肉注射O型口蹄疫苗1毫升,60~70日龄时再接种1次,每头猪2毫升。

    2.2.2.7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仔猪红痢、猪萎缩性鼻炎、猪繁殖与呼吸道障碍综合征等病的防治,可根据不同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免疫计划。

    2.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2.3.1 要克服断奶应激 首先要使乳猪料的营养成分满足仔猪的生长发育的需要,最好制成适口性好的颗粒饲料。所以,乳猪料的成分里应加入5%左右的乳清粉,10%左右的酸化剂、香味剂、酶制剂、油脂、生长促进剂等;其次,应从7日龄开始补饲,让仔猪尽快适应采食饲料,为断奶做好准备;三是断奶时应维持原圈饲养和原饲料营养标准,然后再逐渐改变生活环境和饲料。

    2.3.2 解决换料应激 采用逐渐过渡的换料方法,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可使用每天更换10%~15%的方法逐渐换料;也可前3天使用70%的前料加30%的后料,后3天使用30%的前料加70%的后料,然后再全部过渡为新饲料。

    2.3.3 克服热应激 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日粮中必须增加营养浓度,增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同时可通过给猪体淋水、增加青饲料、母猪改在夜间或清晨配种,以减少热应激。

    2.3.4 圈养密度要科学 实践证明15~60千克的育肥猪,每头占地面积约为0.8~1.0平方米,60千克以上为1.0~1.2平方米,每群以9~12头为宜。此时猪群表现为最大的日增重和最低的料肉比,当然,北方平均气温低、气候干燥,应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