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鸡 > 正文

商品代蛋鸡传染性鼻炎 _蛋鸡饲养

2013-01-0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我国从1980年起就有许多疑似本病的病例出现,此病发病急,传播快,分布广,可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严重。病鸡以颜面部肿胀、流鼻涕和眼泪为特征。

    (1)病原:  本菌细小,形态较像规则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约1~3微米(长)×0.4~0.8微米(宽),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毒力菌株往往具有荚膜,但这种能力在体外传代时容易丧失。在I临床病料及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体形态较规则,呈明显的小杆状,而在液体培养基或老龄培养物中,本菌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异。

    本菌为生长要求较为苛刻的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灭能的鸡血清和烟酰胺腺嘌啉二核苷酸(NADH),但从国外资料上看,目前在南非共和国发现许多在培养基中不需要依赖NAD菌株,所以就南非共和国此种副鸡嗜血杆菌来讲,NAD并不是其必须的营养成分。同样,对部分菌株而言,鸡血清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也并非必须。

    本菌可在鸡胚中繁殖,通常接种5~7 日龄鸡胚的卵黄囊,鸡胚一般于接种后24~72小时死亡,在卵黄、尿囊腔和羊水等组织中者有细菌的存在,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卵黄。本菌可在25~45℃范围内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37~38℃,最佳pH为6.9~7.6。

    副鸡嗜血杆菌为一柔弱的细菌,对外身温度及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均较弱,在培养老中的病原菌4℃至多可保存几天,室温保存1~2天,37℃不超过1天,45~55℃几分钟就可灭活,-20℃可保存1~3个月,-40℃可保存1年以上,-70℃可保存数年,卵黄冻干后可保存10年以上。不同的保存介质其材料对本菌的保存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卵黄囊中的保存时间要长于培养基中的保存时间。若将菌体附着于灭菌的干脱脂棉球上,室温亦可保存数天。反复冻融会大大降低材料中的细菌滴度。0.25%福尔马林在4℃,24小时即可杀死本菌,用0.01%的硫柳汞作用l周后即可灭活,本菌对酸碱及pH的变化均很敏感。在体外试验时,本菌对链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SMz、磺胺-6-甲氧嘧啶、氟哌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及磺胺药物敏感,但目前已有对某些磺胺药有抗药性的菌株出现,我国尚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在这些抗药菌株中没有发现质粒的存在。

    鸡传染性鼻炎根据凝集试验将副鸡嗜血杆菌可分为A、B、C三种血清型,此种血清型凝集特异性与免疫特异性有关,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分型方法,但尚有一些分离物无法定型。

    目前的研究结果证明,A、C两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而B型致病与否因菌株而异。三者的灭活菌体不存在型间交叉免疫,A型存在型内交叉免疫,B型似乎存在株间的抗原多样性,株间只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以往的研究认为C型菌存在型间交叉免疫,但据最近报道、C型有些型内菌株的交叉保护也有限。

    (2)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在各种年龄段鸡只,以4~12月龄鸡最易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产蛋鸡危害大,2周以内的幼鸡对本病有抵抗力。蛋鸡、肉种鸡、肉鸡均有发生。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雉鸡、珍珠鸡、鹌鹑能偶然发病,鸽、麻雀、乌鸦、家兔、鸭、鹅、小鼠不会感染本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直接接触传播。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多发。气候突变、通风不良密度过大、卫生状况差等是本病诱因。

    (3)临床症状:  面部浮肿、流鼻涕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这种浮肿常发生于一侧或多侧,浮肿严重时会使眼睛闭合,引起暂时性的失明。鼻孔常常附着有黏稠的鼻汁或被痂块阻塞,有些病鸡可能看不到流鼻涕,但在挤压鼻腔时会有鼻汁流出。公鸡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肉髯水肿,另外,还会有体温升高,饲料消耗和饮水量减少,产蛋率下降(10%~40%)等疾病常见病症,单独发生时一般不会发生死亡。但与鸡毒支原体、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并发时,会使症状加重、病程延长和死亡率增加,肉鸡发生本病时会引起严重的肉质下降,死淘率增加,对肉仔鸡的感染在南非和美国的部分地区较为严重,在我国尚未见报道。

    (4)病理变化:  鼻腔和眶下窦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黏液,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病程较长者,窦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颌下及颜面部皮下水肿,呈胶胨样,病程稍长者,呈白色干酪样。产蛋鸡卵泡变形、破裂,有时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5)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病变及流行病学特点,即面部浮肿、流鼻汁、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不高等表现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临床上引起类似鸡传染性鼻炎症状和病变的因素有很多,如:①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保温不当及有害气体的刺激。②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维生素A缺乏。③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如鸡毒支原体、慢性禽霍乱、中等毒力的禽流感病毒或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鸡痘、肿头综合征等均可产生类似的症状,其他疾病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喉气管炎有时也本部分症状近似。此外,由于发病鸡日龄及易感性的不同、感染菌株毒力的差异、与其他病源菌的混合感染等因素,使本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更为复杂。因此,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确诊往往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有较大的发展,除了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一些常规的血清学方法外,还建立了更特异、更易感的ELISA方法以及DNA探针、PCR等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如有兴趣者可查阅相关资料。

    (6)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实行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应激。目前多采用灭活苗免疫鸡群,40~60日龄首免,100~110日龄二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发病鸡群可用红霉素、泰乐菌素、磺胺等进行治疗,也可用链霉素、壮观霉素等肌肉注射,可迅速控制本病流行。发病期间,每天应对圈舍、用具及环境消毒1~2次,以免反复感染。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