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应着力解决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3-01-02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的发展瓶颈和矛盾。

    农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调研课题组调查发现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多头并进,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农村通信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差;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实际应用不广泛;部分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运行不佳;农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不健全,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有待改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和矛盾: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农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有待理顺;试点政策短期性与农业信息化建设长期性的矛盾;农业信息需求与供给对接困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来的特征是“硬件”(信息基础建设、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得到改善,但是“软件”(农业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亟待取得突破。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巩固,小规模的家庭生产将长期存在,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基于农户的信息服务仍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户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17份农户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样本农户信息终端拥有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信息来源仍然较为封闭,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介入农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并不明显。在需求方面,样本农户的信息需求多为与生产、销售相关的信息,不同地域样本农户的信息及服务需求有一定差异。在消费方面,农户有一定的信息支付意愿,但支付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均有限。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户禀赋方面,户主的年龄、学历、经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会影响农户的信息支付意愿。同时,风险偏好、信息缺失、示范效应、有用性认知、信息渠道也是影响农户信息支付意愿的因素。

    农户采纳信息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易用性认知会影响其获取信息的态度,进而影响其获取信息的行为,并影响其实际应用结果。因此,农业信息服务的关键是要向农户提供有用性高、易用性好的信息。

    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研究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问卷调查结果看,样本信息服务站硬件设施、工作人员配备良好,但运行效果一般;在业务方面,样本信息服务站大多仅从事信息服务相关业务,由于自身“造血”功能缺失,资金不足成为样本服务站的核心困难,导致服务站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在信息中介服务方面,呈现有效信息需求和有效信息供给同时不足。

    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建议

    应遵循因时而异、因地制宜、长期推动、低成本、注重实效等原则,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具体的举措包括:

    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有效解决各自为战、叠床架屋的局面,需要从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部署。首先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主管机构。通过强势的领导体系,打破部门界限,摒除部门利益,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制定日常工作制度,保证建设经费、信息资源、人员的整合和共享。其次是要制定好农业信息化宏观发展规划,科学地界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边界,确定农业信息化各发展阶段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同时,顶层设计还应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分工。

    探索供给机制,完善财政支持体系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为改变这种局面,有必要通过安排不同物品的供给制度,引导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在财政支持方面,可以通过中央和地方的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以及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价格监管等手段的运用,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第三部门共同支撑的机制。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差异,需要创新财政支持体系,在不同的地区尝试运用不同的手段,避免“一刀切”的扶持政策。

    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知名信息平台网络时代具有“眼球效应”和“赢家通吃”的特征,多方、各级分别建立平台只会导致资源分散,不利于服务质量提升,而少量的信息平台反而有利于发挥“眼球效应”,降低用户搜寻成本。建设农业公共信息平台不在多,贵在精,应通过合理机制将各部门有限的财力有效整合,合力办大事。同时,应大力向用户宣传信息平台,以形成集聚效应。

    分析用户需求,加快农业信息开发解决农业信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问题不能寄望于政府单方面的“给”,而应靠农民的“拉”,把农民的需求视为农业信息化的“第一公里”,从农业信息资源中开发出对农民有用、易用的信息产品,处理好信息(服务)“接地气”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这一困境。由政府直接开发并供给满足农户需求的信息的效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实践中,可以尝试其他的供给机制,如引入第三方进行“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扶持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

    导入社会服务,搞活信息服务体系为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可持续经营,一方面可与电信等部门合作,共建信息服务窗口,同时有步骤地引导信息服务站自主开展一些经营性业务;另一方面,为保障信息服务站的公共服务功能,政府可以对服务站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贴,并辅以一些社会管理职能,用活服务站,提高农民拜访服务站的积极性。

    扶持关键技术,强化成果推广应用为有效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应用,应当引导和鼓励国内相关机构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应用系统和各类信息产品,扶持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一方面面向特定用户,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及应用,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普通农户,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农业信息资源的知识化沉淀,提升信息的价值,并强化查询智能化设计,改善信息平台的易用性,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有效信息。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