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

2013-03-29

 

  随着我国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市场逐渐形成了小农户对阵大市场的格局,即各个主要消费地之间的物流网络已经联通,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格局,对于单个农产品品种而言,消费区域、消费人群、消费规模都飞速发展,但供应一方却仍然是千家万户的小农业格局,因此造成了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而由于缺乏规范的远期价格发现机制及定价中心,供求格局、库存状态、物流形势等市场关键信息均处于不透明的状态,对于部分产量小、产地集中、易囤积、流通渠道单一的农产品,其定价过程易被操控,人为造成价格暴涨暴跌局面,最后受伤害的是整个产业。

  农民困惑如何播种

  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表面上看是供需的失衡,实际上却是产销严重脱节带来的必然结果,这也是我国农产品产销存信息体系缺失的突出表现。

  处于农产品供需链条最底端的广大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只是凭借经验和不完整的信息碎片来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这种粗放的决策体系很容易导致“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的局面。

  信息化体系尚待完善

  数据和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我国经整理、核实和发布的整体农业数据体系比较粗糙、零散,权威性和可靠性急需提高。我国农产品信息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监测指标体系仍有待建立和持续跟踪。

  以美国为中心的大宗农业商品供应区域(南美、北美,部分欧洲)的数据信息比较齐备而且数据可靠性强。但是中国、东南亚、东北亚(除中国),以及未来的印度和非洲,作为全球农业的主要消费区,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国,大部分都是经济较落后区域,农业数据信息比较落后。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新兴市场的农业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这些国家要想实现农业市场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必须到位才能真正促进其进步。强大的市场需求与信息化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了这些农业消费大国如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的完善信息化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这些区域农业市场的发展。

  信息化进程亟须推进

  在资本进入的同时,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烈,因为资本需要较为可信、可靠、可参考的信息及数据去对目标项目进行合理的估值,没有现代化的、标准化的农业信息体系,资本就难以快速、有序的进入,因此,大力建设我国的农业信息体系既是政府大力提倡发展“三农”的需要,也是资本市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应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突破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精准作业技术等一批前沿技术,加强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信息技术集成。

  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全程,加强农业物联网、精准作业、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集成应用,建立面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农牧业精细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同时,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在信息推送、农村管理、农技推广和信息服务站建设等方面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围绕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信息的收集、采集、分析、决策、预警等信息系统集群建设与业务系统的运行。

  不仅如此,我国应加强中央及地方农业信息化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涉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传播通道建设和接收设备研制等方面整合和优化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重复建设的问题;围绕物联网技术,推动建立以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其他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企业等为应用主体的农业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并列入政府的基本建设预算,尽快出台农业信息技术产品与农业信息服务补贴政策。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