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3-05-16

  一、清醒认识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把人才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八项任务之一,提出要“广纳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于我国发展现状作出的科学决策。农业部系统各单位、各省农业厅局、各农业科研院所和院校,都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清醒认识当前人才工作形势,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凝结共识,凝心聚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一,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繁重。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加上化肥、农膜、农药过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加剧,农业生产的要素和环境已绷得很紧。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切实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紧密衔接、互动促进,比如农艺农机融合,必须靠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不断改造农机技术;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必须培养与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新型流通业态相适应的农业经营者;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同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要有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这是被实践证明的一条必由之路。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考察和分析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上,得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结论。党中央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科学论断。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更加需要人才。必须大力加强科研、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确保科技成果无障碍推广应用,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还应该看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可以说,不能实现农民的梦想,就难以真正实现中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没有农民的梦,就没有中国人的梦。这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抓好人才工作。科研人员方面,科研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中青年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突出。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状况。同口径比较,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是农业技术人员的5.6倍,工程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人员的8倍,教学人员是农业技术人员的18倍;农业研究发展(R&D)人员为4万多人年,仅占全国总数的1.7%;农业科研和人才投入不足GDP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发展中国家1%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并且投入结构和方式不合理。推广人员方面,基层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目前一半的基层推广人员接近退休年龄,同时人员补充渠道不畅,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的机会不多,技术呈逐渐弱化趋势。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大专以上的仅占总数的3.3%,农村实用人才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有待优化,示范带动作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这种状况,与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改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现状,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项重大的使命,必须要以更大的勇气、下更大的力气,研究解决制约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第三,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必须抢抓机遇,推动工作大发展。这些年来,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六支人才队伍之一,把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作为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直以来,把人才资源作为“三农”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认识,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关乎“三农”未来的高度来重视,把人才工作纳入“三农”工作全局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政策扶持,多方表彰激励,多渠道发挥作用,比如天津、甘肃等地对农民教育培训立法,江苏、山西专门出台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山东、河南开展全省范围的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并给予补贴,绝大多数省都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鼓励政策等,营造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可以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必须乘势而上,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配套政策,争取项目支持,推动人才工作上水平、大发展。

  二、准确把握人才队伍建设规律,推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评价和培养方式,扶持鼓励人才创业兴业,拓展人才发挥作用的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起来,做好人才工作,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抓人才工作。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事业是人才成长的实现平台。离开人才抓事业,事业抓不住;脱离事业抓人才,人才出不来。只有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人才工作才能有生命力。人才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根本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一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心工作的变化调整人才工作的思路,做到适应需求、与时俱进。比如当前迫切需要培养职业农民,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二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针对问题、实事求是。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中心工作各异,情况千差万别,切不可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多年来,我们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培养种植养殖大户等生产型人才;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动物疫情,加大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培养力度;围绕提高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大力加强科研和推广人才培养,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一步,还必须紧紧围绕“三农”发展需要,做到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源于中心工作,人才工作的成效靠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来检验,使人才工作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价值。

  第二,必须科学顶层设计抓人才工作。抓好人才工作,必须通盘考虑,强调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既要注重规划好人才工作的长期路线图,又要注意实现目标的阶段性时间表。只有这样,人才工作才不会陷入被动局面。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组部、农业部等五部门编制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也正是有了这些顶层设计,为各地开展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各方面的创新活力,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但是,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方向、原则、总体”这些客观描述上,不能仅停留在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判断上,不能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上,要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在政策化、工程化、项目化上做文章,完善顶层设计,把握发展规律。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抓人才工作。与其他行业人才相比,农业农村人才研究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对的是分散的亿万农民,活动场所是条件艰苦的田间地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不能照葫芦画瓢,没有固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借鉴。必须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的新路子。拿农民培训来说,针对量大面广分散的人群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培训才有效,如何做到生动直观、通俗易懂以便于农民接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结合本地农民的学习特点,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希望各地大胆探索,凡是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政策、凡是有利于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机制、凡是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我们都要勇于尝试、勇于实践,不断创造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鲜经验。当前,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调动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政府、社会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道路。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