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业现代化的先头劲旅

2013-06-07

 

  都市农业最早出现在1930年的日本《大阪府农会报》上,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直到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撰写的《日本农业模式》一书明确提出“城市农业”一词,城市农业在日语中用汉字书写即为“都市农业”。中国都市农业的提法源于日本。

  都市农业既包括市区农业,也包括郊区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农业,虽然二者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纳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农业,但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满足城市物质性需求为主,发展水平较低,位于城市周边地带,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种需求为服务宗旨,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包括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都市农业涵盖郊区农业。

  根据目前的经验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左右,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按照这一标准全国660多个城市和2000多个县城,大多都到了发展都市农业的阶段。

  都市农业产生的源动力在哪里?城市是农村的儿子,农村、农业哺育了城市,但城市与农业农村分离后,走上了二元对立形态。城市的荒漠化使市民怀念农业的绿色田园和生物多样性的和谐。这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回归诉求,是生存观、生活观、发展观一种本质升华,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头。环境的恶化、污浊的空气、充耳的噪音,道路的拥堵,更加剧了人们把目光投向环境优美的农业农村。乡情乡恋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传统,老百姓如此,达官贵人也同样如此。公元前195年10月,刘邦在当了12年皇帝之后,突然非常想念田园生活,率众归乡住了二十多天,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描述的就是当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与传统农业不同,都市农业是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绿色产业;是完全依托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结构功能的生态系统;是按照市民的多种需求,构建、培育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种养加、农工贸、产研教一体化的工程体系;是城市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向,是由城市的需求决定的,既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也体现了都市与农业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关系。

  都市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4年上海率先提出加快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建立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都市农业,是第一个将都市农业列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城市。1995年上海与日本大阪府开展农业合作,1996年召开两城市的都市农业研讨会。1998年我国在北京召开首届都市农业研讨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城市开始广泛重视都市农业发展。北京提出要抢占制高点,使京郊农业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力量。

  发展都市农业,主要在于全方位地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综合世界都市农业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应着力于十大功能的开发。一是食物保障功能,二是就业增收功能,三是生态保育功能,四是旅游休闲功能,五是体验参与功能,六是美化环境功能,七是配送服务功能,八是科普教化功能,九是文化传承功能,十是重塑尊严功能。

  一是食物保障功能。今天的食物保障比任何时候都严峻,量的保障基本无忧,而质的保障则愈发艰难,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恐惧症。过去要求吃饱、吃好、吃出营养,今天不仅要吃出营养,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过去吃饭是一顿饭的事,今天吃不好就是一辈子的事,一眨眼功夫这辈子就过完了;以前愁的是能不能吃饱,现在愁的是会不会吃倒。过去农民问:“谁能告诉我究竟种什么”,今天“谁能告诉我究竟吃什么”,已经成了社会流行病。从国内农业形势看,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量迅速增长,人均瓜果菜的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需求仍在大幅攀升,食物保障问题面临严峻考验。我国耕地占世界耕地的7.2%,所耗费化肥和农药都占世界1/3以上。我国的粮食从宋代就形成基本格局,即“南粮北运”,而近十几年却是“北粮南运”。南方不种粮食,搞工业。广东粮食自给率不到30%,浙江、福建不到40%。北方种粮,但缺水,靠大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地区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漏斗。我们花了巨大代价在搞“南水北调”,缺水的北方种粮又往南运,这是变相的“北水南调”,一个荒唐尴尬的悖论,一个啼笑皆非的话题。从世界农业形势看,国际上农产品已经被武器化。美国当前主要有两大战略:一是控制地球人;二是寻求第二生存空间,把火星地球化。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被称为“三金”:一个是“黄金”――美元;第二是“黑金”――石油;第三是“白金”,即粮食。其中白金战略主要依靠转基因种子。基辛格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预言: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世界;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地球上所有人。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转基因,到2001年,130多个农产品被开发出转基因品种,今天会更多。他们搞转基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别国的农产品种子。控制了种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了农产品的量与质。我国进口大豆大都是转基因的,山东寿光的蔬菜种子90%以上都是跨国公司控制,不买都不行。今天必须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今天的都市农业在开发食物保障功能方面应突出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建立有机农产品基地,二是尽量不用转基因农产品种子。

  二是就业增收功能。人类农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我个人把现代农业分成前现代和后现代两个阶段。前现代就是农业打破内封闭的自我循环,注入了外力,即农药、化肥、机械的运用。后现代农业则是在发展一产的同时,引入二三产业要素,是一二三产业联动,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完整产业体系。其就业容量自然大增。美国农民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17%―20%。一个农民后面有7、8个人为他服务。中国农业的就业容量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这主要与我们的制度设计和舆论导向有关。几十年来,我们走的是一条汲取农业剩余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服务的政策路线,三农的被动处境导致社会上一说农,就与贫困、落后、愚昧连在一起,把农搞的灰头土脸。发达国家,工人是最穷的,农民是一些人向往的职业,为农服务和城市服务业一样受到社会青睐。我们的农业在这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三是生态保育功能。二产、三产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生态的修复保育只有一产,城市中种花栽树都属于大农业范畴,只有农业才具有这个功能,因为农业和大自然具有天生的和谐关系。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两个生产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对象都是活的生命体。不像工业品,加加班一下子就可以弄出来,农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粮食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动物什么时候怀孕什么时候产出,必须遵循一个生命周期,不可违抗。有专家测算,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在吸收有毒气体产生氧气、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为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场所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大约是20万美元。这还不算木材、花果本身的价值。一双五分钱的一次性筷子,它的生态价值是100美元,而全国每年消费几百亿双一次性筷子。再比如,农田具有很强的净化水的能力,每公顷水田每天净化污水7500-12000立方,污水排到水田里,大概一个礼拜可以净化90%以上,生产的氧气更为可观。有人给北京市算过一笔账,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已达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与北京市的GDP总额不相上下。现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雾霾喂人民服雾”,水泥森林取代生态森林。西北黄土高原秦汉以前森林覆盖率为67%,今天只有6%。我国GDP每增一个百分点,用地2万公顷,日本每增1%用地2500公顷,我们浪费是日本的8倍。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急待改善生态环境。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