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菜篮子”工程实施25周年:扩产提质畅流通

2013-12-23

  本报记者 李永生 程鸿飞 房宁

  隆冬时节,位于山西原平市南滩村的恒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有2000多斤的大棚西红柿、豆角上市。5年前成为合作社“种菜工人”的54岁农民张改云没想到,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圪梁不仅能四季产菜,还能给他带来每年近3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工资收入。

  千里之外,家住北京东城区新景家园的杨大妈每天散着步就能去山西省天镇县蔬菜直营店(南花市大街店)买菜,这里的菜大多是前一天下午5点从天镇县的基地启程,当天凌晨5点到店。“冬储大白菜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想吃什么现买,品种多,还新鲜。”

  农民种菜能致富,市民买菜更称心,是1988年启动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体系愈发完善,已经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保障,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措施、增加投入,全面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1988年,我被分配到茨营乡教书,每天轮换着吃洋芋炒酸菜、干辣椒炒酸菜……”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中心学校教师杨仕荣这样回忆25年前的餐桌。副食品供应不足、结构性短缺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共同记忆。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8年下半年起,一项由农业部提出、经国务院批准的“菜篮子”工程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

  25年来,在“菜篮子”工程推进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1988年至1994年间,为突出解决产品数量和保障城市供应问题,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副食品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菜篮子”和粮棉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随着“菜篮子”产品产销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作的通知》,要求着力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市场、大流通。

  进入新世纪,为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务院在2002年召开“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阶段“菜篮子”工作要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

  根据“菜篮子”产品产销格局新形势和新特点,2010年,中央作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生产能力、市场体系、质量安全、调控保障等多方面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再次就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做出安排。

  25年来,农业部等多部委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菜篮子”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共同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促进生猪和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市场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特别是由农业部牵头,成立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3部门组成了“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并从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制度保障、调控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不少倾斜性支持政策,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出台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各地积极落实“菜篮子”市场负责制,不断加大对“菜篮子”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以云南曲靖的茨营乡为例,当地政府近年来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投资1.7亿元完成蔬菜基地的生产、加工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建设,争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650万元、中央农机购机补贴项目投资27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万元实施了现代蔬菜项目。杨仕荣笔下那个当年缺菜的茨营乡,如今已成为重要的出口蔬菜基地。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