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我这一年】藏乡发展后劲儿靠产业

2013-12-26

    说起这一年来,刘拥军最骄傲的事便是他在乡里发展的十二个项目。从村容村貌改造、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生态养殖,乡里的面貌一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拥军是青海省大通县向化藏族乡党委书记。他说:“硬件设施只是一个基础,要想让农村发展有后劲儿,关键还得靠产业。乡里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目的就是要将产业的力量注入农村的发展中。”

    向化藏族乡海拔2750~4284米,无霜期短,自然灾害多,发展农业条件差,属于青海典型的脑山地区。学农出身的刘拥军看准了这里穷的根源。自从到向化乡担任党委书记后,一心想的就是探索出一条适合脑山地区发展的路子来。

    “向化一大特点就是耕地多,全乡耕地3.1万多亩,但是产值太低。拿种小麦说,一亩地纯收入也就是不到三四百元的样子。所以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提升土地的产值,种植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要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刘拥军说。

    经过试种比对,刘拥军最终将目标锁定了在全膜马铃薯上。全膜马铃薯要比普通种植的马铃薯每亩增产2000斤,若按每斤0.6元的销售价格计算的话,每亩就能增加产值1200元,远远超过种小麦和油菜。这让老百姓看到了种地的希望。

    “不过,刚开始试种全膜马铃薯,老百姓不太信任你。现在看到收益好了,思想也就慢慢转变过来了。”现在向化乡全膜马铃薯已经发展到了5100多亩,成了大通县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刘拥军说,明年鼓励马铃薯种植大户、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把规模扩大到万亩,同时再引进来一个加工淀粉的企业,让生产、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向化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草场多,全乡有19.7万亩,但是却没有专业的养殖大户。刘拥军想了一招,把愿意发展规模养殖的老板引进来,让老板发财,让农村发展,让老百姓看着怎么发展。一年的时间里,向化乡通过招商建起了山河绿色畜业生态养殖场、裕丰园藏香猪养殖场、林下鸡养殖场等,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乡里9个村基本都形成了一村一个产业,一村一个特色。

    刘拥军说:“发展养殖业要招商,产业发展好了,农村的发展才不缺劲儿,老百姓的口袋才不差钱儿。”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