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北京街头“煎饼大姐”年收入20万元

2014-01-05

    本报记者 李朝民

    说起身体,李静呆愕了。她知道,19年的北漂生活把她折腾苦了,可万万没想到命运竟苦到这份上。她无奈地笑着说:“卖煎饼虽然一年毛收入有20万元左右,但是身体如果不好,一切都是白搭。”这一幕,发生在2013年12月28日。

    目不识丁的李静,1973年出生在安徽省临泉县老集镇。1993年,她跟随丈夫来到京城打拼,从最开始的捡垃圾、卖菜、开小店,到现在出摊卖煎饼。其中,卖煎饼时间最长,已有11个年头。李静摊的煎饼既脆又香,回头客很多。

    常年累月,李静勤恳地经营着自己的每一天。凌晨3点半起床,生火、和面、吃早餐。6点半时,她蹬着三轮车,来到朝阳区八里庄北里京客隆超市门口。7点到9点,是卖煎饼的高峰期,她为了多卖煎饼,其间从未上过厕所。10点收摊,回家做午饭。下午3点左右,开始炸薄脆、切葱花和咸菜、熬制酱料,为次日出摊做准备。

    苦换来了“甜”。她一家4口人,过去住地下室,现在住平房。大儿子在学习汽车维修,小儿子上初中。她说:“我没文化,连手机都不会用。如果去打工,工资最多也就一两千块钱。现在,卖煎饼虽然苦点,但扣除日常开销,一月净赚五六千块钱,我很开心。”

    甜中有“酸”。由于起早贪黑,饮食无常。2013年上半年,李静检查出了肾炎。医生让她多休息。她却乐观地说:“顺其自然吧,实在撑不住了再说!”记者问:“为什么不及时医治呢?”她说:“北京看病太贵了,舍不得花那点血汗钱。”记者追问:“不是有新农合吗?”她说:“在北京拿药,好多药费到老家都报销不了,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一部分。”

    酸里还夹杂着“辣”。隔三差五,她的三轮车就被城管推走。执拗的她,便不厌其烦地去找。直到买煎饼的大妈们联合起来和城管理论,大妈们为她求情,一致反映她的煎饼食材好、质量高、吃着放心。现在城管对她出摊的唯一要求是:限她每天10点钟准时收摊。

    最让她发“愁”的事是给孩子买房。她说:“儿子渐渐长大了,快该娶媳妇了。我和他爸准备再大干几年,梦想着帮儿子在老家买套房。北京房价太高了,如果想在北京买的话,估计摊一辈子煎饼也买不起!”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