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探索农业科研新机制

nadmin2014-01-20

  项目告别“小散乱”专家不为经费愁

  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探索农业科研新机制

  本报记者 吴佩

  “原来做科研,经费没保障,很多时间耗费在写材料、争经费上。科研组织模式改变后,我们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做科研了。”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德权对记者感慨道。

  2013年1月,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工程实施一年来,中国农科院针对农业科研发展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农业科研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农业科研有规律,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农业科研机制为什么要创新?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解释说:“与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相比,农业科研有自己的规律,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而原有的一些科研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科研的要求,有些甚至还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

  据中国农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今科研项目已成为制约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的一大因素,这首先就体现在“科研项目在不同学科群之间分布不平衡”。相关数据表明:作物、畜牧、兽医和资源与环境4个学科集群在研项目数约占中国农科院科技项目总数的67%,而其他学科所占比例则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一些科研项目短期行为突出,缺乏长期稳定性,并不符合农业科研的规律。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介绍,目前我国主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还是以短平快项目为主,平均资助周期为2~3年,最长的资助周期才5年,短期行为较为突出,难以适应农业科研工作的长周期性特点,这就造成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跟着项目走,研究方向难以稳定,循序深入,很难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p#分页标题#e#

  而科技项目来源渠道多、重复申请和重复立项、经费支持强度不够、科技项目资源纵深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也被列为制约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的因素。“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通过创新工程来探索农业科研新机制,迫在眉睫。”唐华俊加重语气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