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一个家庭农场主的丰收账

nadmin2014-06-10

    本报记者 陈兵

    金黄色的麦浪迎风起伏,高宗宝头戴草帽满面笑容,脸上、脖子上全是汗水。“收成怎么样?”“大丰收,亩产能增一百多斤!”“要挣大钱了啊!”“可不是,麦子收了买辆小轿车不成问题!”与记者交谈时,高宗宝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自家的麦地,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他的,这才转身乐呵呵地领着记者往家走。

    “今年夏收稳稳当当能挣15万” 

    高宗宝今年60岁,家住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社区5组,2011年退休前是社区的党总支书记,现在,他成了“浦口区高宗宝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青山社区离南京市区不远,社区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城里上班,5370亩耕地大多租给了外地人。“我们吃粮要从外地人手上买,自己为什么不能种?4年前,我动员社区干部们一起流转了600亩地种粮,可大伙的主要精力不在上面,收成一般,退休后我就一人接过来了。”高宗宝告诉记者,他一直坚信,种粮能出好效益,关键是理念和方法要对路。如今,他不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还把在市区工作的儿子叫回到身边当学徒。

    种粮到底能有怎样的好效益?面对记者的提问,高宗宝掏出笔记本跟记者算起了今年的小麦丰收账。“面积360亩,亩产800斤,每斤1.19元。正常每亩成本:耕田60元、收割60元、肥料160元、农药43元、化除15元、人工200元、租金半年算275元,每亩纯利是370元。”记者计算后忍不住发问:“一亩地毛利952元,总投入813元,纯利不应该是139元吗?”高宗宝哈哈大笑,“我有机械啊,耕、种、收、打药全部机械化,这几块的成本只要花个油钱,我还有一部分小麦卖种子,每斤1.5元,这样算,利润不就多出来了嘛!”

    高宗宝用手指了指远处麦地里的收割机,对记者说:“种粮要想提高效益,光靠扩大规模是不够的,还要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出率,这就要靠机械化。我花了近100万元买农机具,家里大小机具有10多台,从种到收,该有的差不多都有。”

    因为农机设备齐全,高宗宝在地方上还发挥起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仅今年夏收,他就接到了400亩小麦的机收业务,每亩作业费最低50元。“算上春耕和秋收作业,每年我的机收服务纯收入都超7万元。今年小麦纯利13万多元,加上农机对外作业,夏收稳稳当当能挣15万元!”高宗宝开心地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p#分页标题#e#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