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拓宽农村学生升学渠道 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

nadmin2014-07-10

  拓宽农村学生升学渠道,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

  放羊娃成教授,如何不再难(走转改·一线调查·关注“学劳病老住”)

  本报记者 姜 峰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最基本梦想,它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如今,一系列有关“学劳病老住”的“圆梦举措”出台,令人目不暇接,也在筑实人们幸福生活的根基。当然,也应清醒地看到,每一项举措实现起来都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版为此推出“一线调查之关注学劳病老住”系列报道,聚焦和探讨其中难点、热点问题,分享和传递成功做法、经验,以资借鉴,推动前行。

  “鲤鱼跃龙门”常用来形容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命运转折,但其中也折射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生高考上榜的不易。农村学生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面临哪些问题?进入高校后会遇到什么困难?政府和高校有何对策?记者在陕西展开调查。

  农村生源占比连年减少

  基础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籍学生在高考中处于劣势

  “532分,高出一本录取线40多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25年后,訾艳阳对那场改变自己命运的考试,仍“刻骨铭心”,目前,他已是该校机械学院的教授、博导。

  而在10岁时,訾艳阳还是神木县訾家河村的一名放羊娃,“母亲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我也有机会到县城中学读书。而小学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有的现在还在农村种田、挖煤。”

  可如果訾艳阳参加的是2013年的高考,“放羊娃成教授”或许就难得多。

  来自西安交大招生办的数据显示:2011年该校农村籍生源占新生比例为32.49%,2012年为29.53%,而2013级入学学生中,农村学生仅占比28.08%,为近年来最低。农村籍生源占比连年减少,原因何在?

  西安交大2012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姚凤的经历或许能给出部分解答。姚凤来自安徽省潜山县万岭村,“村里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老师,上初中才开始接触‘ABC’,而城镇同龄人有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

  基础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籍学生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愈趋劣势,这是农村籍生源占比连年减少的重要原因。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规定动作”加“自选动作”,扶贫定向招生大幅增长#p#分页标题#e#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2012年启动了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作为教育部直属、“211”“985”重点大学的西安交大,今年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招230人,较2012年的30人、2013年的50人有大幅增长,生源范围为国家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

  在“规定动作”之外,“自选动作”则为农村学子提供了更多可能。今年,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4所在陕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首次联合实施“携手工程”,面向国家指定的832个贫困县(包括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152个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录取农村籍优秀高中毕业生。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