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给农牧民一个脱贫支点

nadmin2014-07-22

  给农牧民一个脱贫支点

  ——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见闻

  本报记者 张五四 通讯员 赵天华

  7月正是农忙季节,记者先后走进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和下瓦房村,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出名的贫困地区。如今这里已经旧貌变新颜。

  金融扶贫让小钱变大钱

  村民钱顺的大棚里,硬果番茄吐花伴果长势喜人。去年他听说政府为贫困户出台了金融贷款贴息政策,便放弃打工跑回了家,3月份申请到5万元贷款,建起4个大棚。41岁的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原来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最多收入3万多元,现在种4亩番茄,扣除肥料、种苗等费用3000元和每亩大棚建设成本1.5万元,当年4亩可获收入7.2万元,你说这不比打工强?”

  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截至6月30日,全区已发放贷款306952万元,贷款户55487户。其中,5万元以下的农牧民小额贷款55431户,发放贷款255672万元;扶持龙头企业56户,发放贷款51280万元。

  据了解,这项工程是在总结赤峰市“杠杆式”扶贫小额信贷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5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全面启动的。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7)》,每年从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中拿出4.75亿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补偿担保本金。与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按照担保补偿金总额的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从2013年起,连续5年安排县域扶贫专项投放,每年不低于50亿元。贷款额度的70%用于农户贷款,30%用于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预计今年可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60亿元。

  金融扶贫这场“及时雨”下到了百姓心坎上。几年前,喇嘛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如今,全村193户贫困户贷到了共计845万元的扶贫款,仅新建硬果番茄冷棚一项就达600多亩。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介绍说,贫困农牧民要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资金从哪来?银行!然而,真金白银却“卡”在金库里流不出来。一边是银行为贷款难而焦心,一边是农民为难贷款而发愁,“瓶颈”正是农民没有资产抵押,没人担保。

  刘忠诚还特别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12年,国家为内蒙古巴林左旗四方城村拨了15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扶贫款。在如何分配使用款项上,村民们炸开了锅,有的提出平分资金,有的提出用钱买羊,还有的甚至提出按贫困程度排队打分分钱,这可难坏了村支部书记田国彬。全村374户贫困户1124人,150万元平均分到人头仅有1300元,对脱贫致富来说是杯水车薪!意见不一僵持不下。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