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为烟农插上致富"金翅膀"——重庆市"烟草惠民工程"调查

邓俐 白雪妍 高飞2014-09-13

  本报记者 邓俐 见习记者 白雪妍 高飞

  “今年我家共栽种了80亩烟叶,按照市场行情,预计收益可以达到24万元。”家住重庆市奉节县太和乡良家村的陈常周笑着告诉记者,做过矿工、干过拆房,在外打工14年的他2007年返乡开始种烟,几年下来,不仅日子富裕起来,全家也聚在了一起。

  靠种植烟叶走上“小康”之路,陈常周只是众多巴渝现代烟农中的一个代表。2007年以来,重庆市将烟叶产业确定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区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规模种植,种植烟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

  “作为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之一,重庆烟草始终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谁来种烟’、‘在哪种烟’、‘怎么种烟’等问题,助推烟农增收致富和烟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局长李恩华介绍说。

  谁来种烟?

  ——构建职业烟农队伍,培育规模种植主体,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生力军#p#分页标题#e#

  “种烟不如种茶、种烟不如种花、种烟

  不如种菜”,这样的观念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由于收益不高,农民种烟积极性不足,烟农也往往以留守老人和妇女居多。

  巫溪县古路镇彭庄村61岁的冉隆清和村里众多留守老人一样,从2009年开始种植烤烟,由于种烟前期投入大,冉隆清遇到了土地租用等困难。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共承包了85亩地用来种植烟叶。仅2012年,就净赚13万元。“我儿子两口子在广东打工,一年收入也不过五六万元,我在家种烟比他们挣得还多呢,这不,家里种烟正好缺帮手,我就让他们回来了,一家人还能在一起。”说起这些来,冉隆清老人脸上满是笑容。

  与冉隆清一家一样,巫溪县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青年回到了家乡,种起了烤烟,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尤其是针对大户的“一对一”帮扶,烟农队伍越来越专业,职业烟农队伍也逐步成型。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为60岁以上的烟农社员购买社保和劳动保险,解除了烟农的后顾之忧,广大烟农的积极性大大提升,种植规模也不断增加。有了这样的基础,政府因势利导,将规模种植主体培育作为烟叶产业发展的抓手,重点培育40~120亩种植专业户、12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

  如今,重庆职业化烟农户均收入基本稳定在10万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像巫溪彭庄村、黔江麒麟村、酉阳沿岩村、武隆和顺村等种烟村,通过种烟实现了增收致富。#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