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湖北农业双创:基地“孵化”的倍增效应

2015-08-28

  基地“孵化”的倍增效应

  ——湖北农业双创系列报道之四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柯枫英 陈钧

  “周明这小子,精明着哩!”在公安县斗湖堤镇,说起带头创业、领着乡亲们种菜的周明,几乎无人不识。

  日前,记者探访公安健明蔬菜专业合作社,走过标准化的蔬菜大棚,穿过现代化的加工流水线,感受着创业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改变。如今,公安县共有超过一千农民在周明的大棚里学习、实践,接受创业“孵化”。

  2010年之前,别说花1万多元在菜地里搭钢架大棚,就是在地上覆一层地膜,这在斗湖堤镇都是新鲜事儿。

  周明却盯准了设施蔬菜这件事。很快,老乡们看到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丝瓜、苦瓜像没完似的往外运,一年四季就没有断档的时候。

  一人带动,千人效仿。高建村村民上门,自愿流转500亩土地加入合作社;相邻的杨场镇30多户农民上门取经……经过五年发展,健明蔬菜已辐射周边三个乡镇,带动农户1000余户,基础面积1300亩,年蔬菜总量近千万公斤。

  “健明蔬菜已经成为荆州市绿色、健康果蔬的代名词。”荆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陈险峰坦言。“一个成功的创业典型,盘活的是一个区域农村经济,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都具有显著的推动、辐射作用。”

  为发挥农业创业典型的带动、孵化作用,2014年,我省挂牌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培育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有创业意愿的学员尽早实现创业创新。

  近几年,凡在长江大学接受创业培训班的学员,都到健明蔬菜等孵化基地参观、实习。“这里既是行业人员的交流场所,更是学员的‘见习基地’。”长江大学汪发元教授说。

  一年来,仅荆州的创业孵化基地就孵化创业学员500多人次。这些创业学员通过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95%以上的学员都实现了初次创业成功,

  “孵化基地是我们创业成功的 ‘助推器’,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我创业的成功多亏了它。”孵化基地受益者荆州区弥市镇合兴村五组鲍道华,高兴地说。

  鲍道华原来在外打工,2013年参加荆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后,来到荆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之一的荆州市祺星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学习黄粉虫和青蛙养殖技术。学成后自主创业,发展青蛙养殖和蔬菜种植立体模式。

  2014年,鲍道华的创业纯收入达30多万元,安置5人就业,目前他还准备扩大规模,进一步壮大自己的产业。

  据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省已在宜昌、荆州、襄阳三地挂牌9所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旨在省内山区、平原、湖区各打造一批孵化基地,形成点创新、线延伸、面推广的格局,将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

  通过这条“示范先行、积累经验、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新路子,将进一步完善农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孵化培育一批农村小型微型企业,促进农民创新创业群体高度活跃,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